成语意思韦:熟牛皮,弦:弓弦。原指西门豹性急,佩韦自戒;董安于性缓,佩弦自戒。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。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缓己;董安于之性缓,故佩弦,故佩弦以自急。”
成语意思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初,躬待诏,数危言高论,自恐遭害,著绝命辞。”
成语意思议论纷纷。指舆论强烈。
成语出处宋 苏舜钦《诣匦疏 景佑五年》:“降麻之后,物论沸腾,故疾缠其身,灾仍于国。”
成语意思复:再。再也不能超过。指程度达到了顶点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宜崇其制度,宣视海内,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。”
成语意思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,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。比喻因为怕出问题,索性不干。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袛园寺碑文》:“戚戚舍身,沾沾利益,遂欲绝口性命,塞路葱岭,此何异闻噎废食,见蹶停骖者哉?”
成语意思不管多远之处,没有不到的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大雨谟》:“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庸人自扰。亦作“畏影恶迹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六一居士传》:“子欲逃名者乎,而屡易其号,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望洋而叹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唐顺之《与陈后冈参议书》:“俟他日有持《后冈先生集》示我者,我当望洋而叹,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。”
成语意思勿:不要;为:做。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,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
成语出处《诸葛亮集》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为人愚蠢,不明事理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传播之迅速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闻‘三人成虎,十夫揉椎,众口所移,毋翼而飞。’故曰,不如赐军吏而礼之。”
成语意思翼:翅膀。没有翅膀却飞走了。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,三人成市虎。”
成语意思高:高尚。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
成语出处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会讲》:“世上万般皆下品。思量惟有读书高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文章、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,潇洒自如。同“汪洋自肆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当其所得,粹然一出于正,刊落陈言,横骛别驱,汪洋大肆,要之无抵捂圣人者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5回:“太尉此去,下官手下有个虞侯,能言快语,问一答十,好与太尉提拔事情。”
成语意思丢掉羊,得到牛。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亡羊而得牛,则莫不利失也。”
成语意思危:高耸的样子;谠:正直。指正直的言论
成语出处宋·王安石《答孙元规大资书》:“伏惟阁下危言谠论,流风善政,简在天子之心,而讽于士大夫之口,名声之盛,位势之尊,不宜以细故苟自贬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懒惰,偷懒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我想他在俺家做了二十年夫婿,每日家偎慵堕懒,生理不做,今日做了官,就眼高了。”
成语意思比垒起的蛋还危险。喻极其危险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当是时,魏危于累卵,天下之士相从谋。”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必若所欲为,危于累卵,难于上天。”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国家危弱,奸谋不禁;六极之效,危于累卵。”
成语意思广阔无边;水波连天的大海。比喻事物的范围广阔;声势浩大。汪洋:水势深而广阔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轰天炮响,汪洋大海起春雷;振地锣鸣,两仞山前丢霹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