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容:容受;发:头发。比喻十分细小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卫瓘传》:“焕若星陈,郁若云布。其大径寻,细不容发。”
成语意思千言:长篇大论。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;写作迅速。
成语出处宋 曾巩《送丰稷》:“读书一见若经诵,下笔千言能立成。”
成语意思挟:夹持。比喻行动跟目的截然相反,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柔传》:“何异挟冰求温,抱炭希凉者哉!”
成语意思险陂:邪恶不正;倾侧:倾斜。指邪恶不正的行为
成语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成相》:“谗人罔极,险陂倾侧,此之疑。”
成语意思雄:宏大。雄健的辩论,强有力的证据
成语出处宋·王令《代韩愈答柳宗元示浩初序书》:“闻得子厚文,皆雄辩强据,泥渊衍长。”
成语意思医:医治。思想上的病不好医治
成语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9卷:“若与空王为弟子,莫教心病最难医。”
成语意思信步:随意行走。随意走走逛逛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龟堂杂兴》诗:“曳杖东冈信步行,夕阳偏向竹间明。”
成语意思选好兵器喂饱战马。指作好战前准备。
成语出处宋欧阳修《准诏言事上书》:“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,疾入西界,但能痛败昊贼一阵,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。”
成语意思兵:士兵;秣:喂养。练好士兵,喂饱战马。指做好战前准备
成语出处《周书·文帝纪》:“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,责重忧深,不遑启处。训兵秣马,唯思竭力。”
成语意思写起文章来,文思泉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才思敏捷,文章写得又快又好。亦作“下笔如神”、“下笔如有神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
成语意思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。谓为人虚伪。
成语出处明·杨德芳《步步娇·闺怨》曲:“恨他心不应口,把欢娱翻成僝僽。情儿泛泛,浑如江水流。”
成语意思径:小路,引伸为邪路。从来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动正大光明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,非公事,未尝至于偃之室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表:仪容表率;影附:影子附于形体。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,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
成语出处汉·蔡邕《郭有道碑文》:“于时缨唩之徒,望形表而影附。”
成语意思谓行动不逾越法度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班彪传上论》:“班彪以通儒上才,倾侧危乱之间,行不逾方,言不失正,仕不急进,贞不违人。”
成语意思向壁:脸朝着墙壁;虚造:弄虚作假。坐着面对墙壁凭空造作。形容没有事实根据地主观臆造。
成语出处汉 许慎《序》:“世人大共非訾,以为好奇者也,故诡更正文,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,变乱常行,以耀于世。”
成语意思席:坐席;暇:空闲。连座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。形容很忙,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
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白孤剑谁托,悲歌自怜,迫于恓惶,席不暇暖。”
成语意思即对着墙壁,凭空造出来的。比喻无事实根据,凭空捏造。
成语出处汉 许慎《序》:“故诡更正文,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,变乱常行,以耀于世。”
成语意思项:颈项。原指前后相顾。后多形容行人拥挤,接连不断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左雄传》:“监司项背相望,与同疾疢。”
成语意思暇:空闲。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。形容很忙;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武王式商容之闾,席不暇暖,吾之礼贤,有何不可?”
成语意思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。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,与龙子龙孙、虾兵蟹将出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