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警:警戒;警告。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成语意思用瞪眼回击瞪眼。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。
成语出处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成语意思用牙咬来对付牙咬。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。
成语出处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依样画葫芦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只有一个史阁部,颇有忠心,被马、阮掣肘,却也依样葫芦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书法精妙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论者称其笔势,以为飘若游云,矫若惊龙。”
成语意思应该有的都齐备了。(一应:所有一切;俱:都)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那案子上调和作料,一应俱全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美酒。
成语出处《汉武故事》:“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、云山朱蜜、玉液金浆。”
成语意思①泛指烹调佐料。比喻另外添加的原来没有的内容。②指琐碎庸俗。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二回:“景翼便把阿良那节事写信给鸿甫,信里面总是加了些油盐酱醋。”
成语意思驷马: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。一句话说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;形容话已说出口;没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驷马难追”或单作“驷马难追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萧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驷马难追;岂有反悔之理。”
成语意思卓绝貌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论自由》:“吾常见有少年岳岳荦荦之士,志愿才气,皆可以开拓千古,推倒一时。”
成语意思庸庸:平平常常。碌碌:无能的样子。指人平凡无奇,无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三:“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,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,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弊:弊病,害处。在这一方面有好处,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46回:“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,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。”
成语意思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
成语出处清·罗泽南《与蒋瀛海书》:“取古人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之道,鞭策自己身心,以调和其血气。”
成语意思在这一方面有好处,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》:“但是,真如先哲之谓‘有一利必有一弊’罢,同时也开始了火灾。”
成语意思余勇:剩下来的勇力;贾:卖。还有剩余下来的勇力可以卖给人家。原形容勇士的豪迈气概;后也可指力未使尽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二年》:“欲勇者贾余余勇。”杜预注:“贾,卖也。言已勇有余,欲卖之。”
成语意思指皇家后裔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若是俺到官时,和您去对情词,使不着国戚皇亲、玉叶金枝。”
成语意思应该有的都有。形容十分齐备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 江智渊传》:“怀文每称之曰:‘人所应有尽有,人所应无尽无,其江智渊乎!’”
成语意思拘泥于所见所闻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反对本本主义》:“但是至少需要三人,不然会囿于见闻,不符合真实情况。”
成语意思心中充满了疑惑
成语出处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五章:“那时我就怀疑:晚上行军,怎么可以打灯笼呢?自己疑云满腹,莫测玄奥。”
成语意思要:重要,中肯;妙:神妙,深微。中肯的名言,深微的道理。
成语出处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今太子之病,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,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