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把话说在前头。指事前打过招呼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》:“他有言在先,你今日不须惊怕。”
成语意思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。
成语出处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以近知远,以一知万,以微知明,此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月满时才会发生月食。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”
成语意思自如:活动不受阻碍。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、自然。
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《开明专政论》第五章:“列国并立时代,幅员稍狭,故得厉行专政,而运用自如。”
成语意思盈:圆。亏:缺。月圆的时候就是月缺的时候。形容物极必反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亏。”
成语意思惧:害怕。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曰:'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'”
成语意思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。比喻志行高洁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邴原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原别传》:“邴君所谓云中白鹤,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,每一个字都要斟酌。
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6卷:“杜子美改罢长吟,一字不苟。”
成语意思英勇威武,神采四溢
成语出处赖少其《序》:“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,把柏树从小改大,使其英姿勃发,昂首挺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新五代史 杂传八 赵在礼》:“在礼在宋州,人尤苦之;已而罢去,宋人喜而相谓曰:'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?'”
成语意思一个字也没有更改,与原文雷同。也指一个字也不错
成语出处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7回:“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,把楚楚吩咐言语一字不差传与老孔。”
成语意思英俊而富有朝气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刘白羽《火》:“这时,我看见躺在病床上的青年人,他的面颊烧黑了,头发烧焦了,可是从他向上扬着的短短眉毛上,还显露出一种英姿勃勃的神气。”
成语意思军队拥护政府,爱护人民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。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。
成语出处晋 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《春秋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”
成语意思没有预先说明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七:“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,‘勿谓言之不预也’。”
成语意思文字精醇,一个字也不能更改。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》:“而逖尤精密,张九龄视其草,欲易一字,卒不能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构思成熟;然后下笔。
成语出处晋 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:“意在笔前,然后作序。”
成语意思指用钱满不在乎,一花就是一大笔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何无忌传》:“刘毅家无儋石之储,樗蒱一掷百万。”
成语意思永远记住,不遗忘。
成语出处冰心《〈儿童文学选〉序言》:“捻军的失败,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,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。”
成语意思一次被蛇咬了,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。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,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
成语出处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’的神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