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户:门。脚不跨出家门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却说苏盼奴自从赵司户去后,足不出门,一客不见,只等襄阳来音。”
成语意思标:树枝的末梢,指事物的表面或枝节;本:草木的茎或根,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。只从表面上、枝节上加以治理,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
成语出处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28章:“伟哥这种药,治标不治本,我劝你还是不试为好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了的
成语出处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纸包不住火……那笔款子,你收留不得。”
成语意思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。形容生活困难;也形容形势危急;难以预料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元年》:“吾侪偷食,朝不保夕,何其长也。”
成语意思不分黑白,不分是非。
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《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》:“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,纷纷回澳,致令皂白不分,自取玷辱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情况危急。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六年》:“敝邑之急,朝不及夕。”
成语意思治疗疾病;挽救病人。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沈羲,吴郡人,学道于蜀,能治病救人,甚有恩德。”
成语意思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、家世、来历介绍给观众。指作自我介绍
成语出处宗璞《东藏记》第三章:“嵋慢慢地清楚地自报家门。”
成语意思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。
成语出处蔡寅《游上野博览会》诗:“珠璧交辉近日边,上清高会敞琼筵。”
成语意思凿:挖。在墙上凿一小孔,借邻居的灯光读书。形容家贫刻苦读书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成语意思谓事情来得突然,使人不及防备。
成语出处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第六章:“我海军亦于天明发炮,向丹水池一带清军射击,毁美孚洋油栈及火车五辆。清军骤不及防,退之二道桥。”
成语意思指社会舆论
成语出处鲁迅《题记》:“真所谓‘事实胜于雄辩’,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。”
成语意思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。
成语出处《洪秀全演义》第二回:“果然追本穷源,查鸦片进口,都由华商发售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徒劳无功。
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02卷:“影离响绝,云销雾除,钻冰求火,探巢捕鱼,不足言其无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平安家信。竹报:旧时家信的别称。
成语出处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》:“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,才长数尺,相传其寺纲维,每日报竹平安。”
成语意思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5回:“这么一把年纪,死期也要到快了,才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;不饿死就好了,还望翻身么!”
成语意思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
成语出处晋 李密《陈情事表》:“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成语意思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。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,不亲亲,不征辞,不察有罪。”
成语意思板着指头也不过来(不胜:不能承受)。形容数量很多。
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,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,以辱先人,以余所见,指不胜屈。”
成语意思中饱:从中得利。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薄疑谓赵简主曰:‘君之国中饱。’简主欣然而喜曰:‘何如焉?’对曰:‘府库空虚于上,百姓贫饿于下,然而奸吏富矣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