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特异的香味和气息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,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,异香异气的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。
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英雄无用武之地,故豫州遁逃至此。”
成语意思一心一意。
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6回:“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?想必你叫他话来。”
成语意思娱、悦:使愉快。使心情愉快,耳目舒畅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直取其清淡雅论,剖玄析微,宾主往复,娱心悦耳,非济世成俗之要也。”
成语意思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。”
成语意思薰:香草。莸:臭草。香臭夹杂,往往只闻其臭不闻其香。故用来比喻一善一恶之中,善易消而恶难除。有两个意思:(1)比喻善易消恶易存,或善不能止恶,恶能消善。(2)一香一臭,善恶分明。
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四年: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 《左传》 僖公四年: 一薰一莸, 十年尚犹有臭。先秦‧左丘明《左传‧僖公四年》: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
成语意思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卷:“妙舞邀宾,百岁既终,云消雨散,此事自古皆然。”
成语意思义:正义;伸张正义;形:表现;见之于形;色:脸色。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。
成语出处《公羊传 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。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”
成语意思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
成语出处秦牧《艺海拾贝 核心》:“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,有血有肉,语言独特,激动人心的。”
成语意思因循:迟延拖拉;坐误:坐失。指情况有了变化,还照老一套办,因而耽误了事情。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4回:“照这样因循坐误,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,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。”
成语意思谈笑如常,十分镇定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,臂血流离,盈于盘器,而羽割灸引酒,言笑自若。”宋·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其后修贬夷陵,太夫人言笑自若。”
成语意思浴血:浑身是血。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
成语出处茅盾《向鲁迅学习》:“不但鼓舞了当时在共产党领导下浴血战斗的革命群众的士气,也使广大读者从书本联系到自己国家的现实,坚定了对革命的信仰。”
成语意思说的和做的一样。形容人表里如一。
成语出处宋 赵善璙《自警篇 诚实》:“自此言行一致,表里相应,遇事坦然,常有余裕。”
成语意思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;竭:完。形容接连不断,没有尽头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,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。”
成语意思一句话也不说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一:“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,一言不发,啼哭起来。”
成语意思犹豫:迟疑。拿不定主意
成语出处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章:“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,马连福来了,真是天遂人愿。”
成语意思要:简要;烦:烦琐。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;一点不罗嗦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可谓要言不烦也。”
成语意思游移:犹豫;迟疑不决。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
成语出处汉 刘熙《释名 释车》:“游环在服马背上,骖马之外辔贯之。游移前却,无定处也。”
成语意思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成语意思怨:仇恨;报:报答;回报;德:恩惠。指忘恩负义;反而加害于人。
成语出处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以怨报德,不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