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做事不认真;不仔细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
成语意思浑水:浑浊的水。指在浑浊的水中摸鱼。比喻乘混乱时机捞取好处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四世同堂 惶惑 十》:“假若事情已定,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,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。”
成语意思指外表好像很强大;实际上很虚弱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五年》:“外强中干,进退不可,周旋不能。”
成语意思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。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。万念:一切念头;俱:全;都;灰:灰心;失望。
成语出处清 南亭亭长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三回:“官场上的人情,最是势利不过的。大家见抚台不理,谁还来理我呢,想到这里,万念俱灰。”
成语意思尸位:占据着职位而不做事。不做事而白吃饭。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朱云传》:“今朝廷大臣,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。”
成语意思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猕猴装扮成人样。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;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成语意思飞扬:放纵;跋扈:蛮横;霸道。原指骄横放肆;不受约束。现形容气焰嚣张;目中无人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》:“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,常有飞扬跋扈志。”
成语意思死心:不变心;塌地:指心里塌实。原指心里塌实;不再做别的打算。现形容主意已定;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。
成语出处元 乔孟符《鸳鸯被》第四折:“这洛阳城刘员外,他是个有钱贼,只要你还了时,方才死心塌地。”
成语意思声名:名誉;名声;狼藉: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;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。后借以形容散乱;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。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;不可收拾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蒙恬列传》:“以其君为不明,以是籍于诸侯。”唐 司马贞索隐:“言其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神话。同“夸父逐日”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神话中的许多变化,例如《山海经》中所说的‘夸父追日’……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,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、想象的、主观幻想的变化……”
成语意思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。玩世:用消极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;不恭:不严肃。
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《雪蓑道人传》:“醉后高歌起舞,更有风韵,只是玩世不恭,人难亲近耳。”
成语意思看见别人落在井里;还往井下丢石头。比喻乘人之危;加以打击、陷害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一旦临小利害,仅如毛发比,反眼若不相识,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
成语意思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边韶传》:“韶口辩,曾昼日假卧,弟子私嘲之曰:‘边孝先,腹便便。懒读书,但欲眠。’”
成语意思暴:残害;殄:灭绝;天物: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。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。后指不知爱惜物品;随意毁坏糟蹋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武成》:“今商王受无道,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;耍嘴皮子。
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回:“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,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,方好进去。”
成语意思假心假意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元·乔孟符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想当日,楚屈原,假惺惺醉倒步兵厨。”
成语意思怏怏:形容不满意的神情。心中郁闷,很不快活。
成语出处《杨家将演义》第40回:“六郎谢恩而退,归至府中,思忆孟良、焦赞,怏怏不乐。”
成语意思俱:都。一边诉说;一边哭泣。形容极其悲痛、哀伤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王彬传》:“音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”
成语意思班:鲁班;即公输子;春秋时鲁国人。我国著名的木匠;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。
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昨在真定,有诗七八首,今录去,班门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
成语意思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,就擅自处置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,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,将他只一刀哈喇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