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靡靡:颓废萎靡。使人萎靡、颓唐的声音。形容颓废、萎靡或淫荡的音乐。
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十过》: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舞:弄;墨:文笔。形容玩弄文字技巧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岂亦效书生,区区于笔砚之间,数黑论黄,舞文弄墨而已乎?”
成语意思妣:音比;考妣: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;父亲死后叫考;母亲死后叫妣。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舜典》:“二十有八载,帝乃殂落,百姓如丧考妣。”
成语意思覆没:船翻沉。整个军队被消灭。比喻遭到彻底失败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 李希烈传》:“官军皆为其所败,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。”
成语意思梁:房梁。躲在房梁上的君子。原指窃贼。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、脱离实际的人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陈寔传》:“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‘夫人不可以不自勉。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。梁上君子者是矣!’”
成语意思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。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5回:“前面弯弯曲曲,尽是羊肠小道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孤独;没有同伴。形:身体;单:孤单;影:身影;只:指单独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承先人后者,在孙惟汝,在子唯吾,两世一身,形单影只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。比喻代人受过。
成语出处张平《抉择》:“你岂不是随时都会做替罪羊?”
成语意思牢:牢狱。在地上画圈;囚人于内;作为牢狱。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有画地为牢,势不可入,削木为吏,议不可对,定计于鲜也。”
成语意思昭然:明明白白的样子;揭:高举。形容真相大白;非常明显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今汝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,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。”
成语意思穷:物质基础差;经济水平低。白:文化、科学落后。形容经济、文化科学水平低;不发达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:“我曾经说过,我们一为'穷',二为'白'。'穷'就是没有多少工业,农业也不发达。'白'就是一张白纸,文化水平、科学水平都不高。
成语意思因为鞋小脚大;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;生搬硬套。适:适应;履:鞋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林训》:“骨肉相爱,谗贼间之,而父子相危。夫所以养而害所养,譬犹削足而适履,杀头而便冠。”
成语意思像流水那样易变;像杨花那样轻飘。旧时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;作风轻浮。
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《小孙屠》:“你休得假惺惺,杨花水性无凭准。”
成语意思荒诞:荒唐离奇;极不真实;不经:不合正常的情理。形容说话荒唐;毫无根据。
成语出处明 张岱《家传》:“与人言多荒诞不经,人多笑之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。后比喻用尽心机,明争暗斗。
成语出处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。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”
成语意思孤立: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。指单独行事;没有援助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班超传》:“焉耆以中国大丧,遂功没都护陈睦。超孤立无援,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。”
成语意思了:完结;了结;不了:不结束;不过问。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。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、事情不过问;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。
成语出处宋 叶少蕴《避暑录语》上卷:“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,故有‘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是鲁公’之言,人以为是戏谈。”
成语意思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(衣:穿衣;冠:戴帽)。指品德败坏;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。
成语出处明 凌蒙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不但衣冠中禽兽,乃禽兽中豺狼也。”
成语意思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。枉:白白地;心机:心思;计谋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40回:“枉费心机空费力,雪消春水一场空。”
成语意思营:蝇飞的声音;苟:苟且。苍蝇飞来飞去;狗只图生存;不知羞耻;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朝悔其行,暮已复然,蝇营狗苟,驱去复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