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。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;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;也借指文言文。
成语出处宋 文莹《湘山野录》中卷:“之乎者也,助得甚事?”
成语意思形容尽情地欢笑。
成语出处汉·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夫听《白雪》之音,观《绿水》之节,然后《东野》《巴人》蚩鄙益著,载欢载笑,欲罢不能。”
成语意思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’”
成语意思陟:登、升;岵:有草木的山。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魏风 陟岵》:“陟彼枯岵兮,瞻望父兮。……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成语意思陟:登、升;岵:有草木的山;屺:无草木的山。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魏风·陟岵》:“陟彼枯岵兮,瞻望父兮。……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成语意思雕琢文辞,修饰章句
成语出处清·叶名沣《桥西杂记·宋绍兴十八年同年录》:“高宗试进士于南省,戒饬有司,毋以絺绘章句为工,当以渊源学问为尚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追欢取乐”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三折:“琼英,你到那里,好生追欢作乐,务要丞相欢喜。”
成语意思假装做好人或恶人,以事应付。
成语出处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两个公人,一路上做好做恶,管押了行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好说歹说。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。
成语出处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九回:“陆秉义见刘二打得凶,和谢胖子做好做歹,反他劝的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6回:“赖大、贾琏作好作歹……那人赶忙磕了两个头,抱头鼠窜而去。”
成语意思著:写作;竹帛: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。指著书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:“荆庄王功迹著乎竹帛,传乎后世。”
成语意思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。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48回:“姚天君招架不住,掩一锏,望内便走。”
成语意思语本《易·干》:“闲邪存其诚。”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宾客主敬,祭祀主敬。”谓恪守诚敬。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。
成语出处语本《易·乾》:“闲邪存其诚。”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宾客主敬,祭祀主敬。”
成语意思遭:遇到;造:成。原是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。后指遭遇家中不幸的事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周颂 闵予小子》:“闵予小子,遭家不造,嬛嬛在疚。”
成语意思杖节: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,皇帝授予符节,作为权力的象征;钺:古代兵器。指皇帝授予权力,掌握很大的兵权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,受钺高庙,领天下兵,左杖节,右把钺,屯城外。”
成语意思解救自己都来不及。指无力再帮助他人。
成语出处唐 杜甫《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》:“今残孽虽穷蹙日甚,自救不暇,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,蓄突围拒辙之谋。”
成语意思椎形发髻,布制衣服。指妇女朴素的服饰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乃更为椎髻,著布衣,操作而前。”
成语意思抬高自己,蔑视他人。形容自尊自大。
成语出处柯劭忞《清史稿》卷四三九:“中国地处亚东,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,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,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。”
成语意思迟疑畏缩;不敢向前(趑趄: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。)
成语出处《梁书 武帝纪》:“距义阳百余里,众以魏军盛,趑趄莫敢前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遭逢不偶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三回:“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,遭际不偶,此番回家,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