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万死:死一万次。形容罪恶极大
成语出处《魏书·房法寿传》:“臣既小人,备荷驱使,缘百口在南,致拒皇略,罪合万死。”
成语意思以蒿当簪,以草作席。形容生活十分艰苦
成语出处《东观汉记·杜林传》:“寄隗嚣地,终不降志辱身,至簪蒿席草,不食其粟。”
成语意思悔恨过去的往事,却已经难以挽回了
成语出处汉·晁错《上书言兵事》:“夫以人之死争胜,跌而不振,则悔之亡及也。”
成语意思把灾祸转变为幸福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一》:“圣人之制事也,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为功。”
成语意思辙:车轮碾过的痕迹。乘车环游天下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昔者孟柯好辩,孔道以明,辙环天下,卒老干行。”
成语意思许多虎一条心做事。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,力量会更大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十七回:“三山聚义打青州,众虎同心归水泊。”
成语意思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
成语出处元 陈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一折:“黄巢纵横天下,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为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
成语出处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我鬼迷昏了头,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,吃了许多苦,还要半途而废,走回头路!”
成语意思滓秽:玷污,污辱;太清:天空。污染天空,比喻玷污清白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太傅因戏谢曰:‘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滓秽太清邪?’”
成语意思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已而吕后问:‘阶下百岁后,萧相国即死,令谁代之?’上曰:‘曹参可。’问其次,上曰:‘……陈平智有余,然难以独任。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刘氏者必勃也,可令为太尉。’”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已而吕后问:‘阶下百岁后,萧相国即死,令谁代之?’上曰:‘曹参可。’问其次,上曰:‘……陈平智有余,然难以独任。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刘氏者必勃也,可令为太尉。’”
成语意思①正经的,严肃认真的。②犹名副其实。
成语出处张天民《创业》第二章:“秦发愤却当了真,正经八百地说:‘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。’”
成语意思摭:摘取;华:同“花”。摘取花朵,损失果实。比喻只重表面,忘记实质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大唐西域记序》:“名流先达,部执交弛,趋末忘本,摭华损实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正经八百”。
成语出处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八章:“可是,我们干革命,只要正经八本地干,哪有不忙的时候儿?”
成语意思正襟:正一正衣襟。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
成语出处宋·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第十卷:“昔贬涪州,过汉江,中流船几覆,举舟之人皆号泣,伊川但正襟安坐,心存诚敬,已而船及岸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正经八百”。
成语出处陆星儿《北大荒人物速写》:“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,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,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。”
成语意思对君主忠贞,对国家挚爱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此人虽则商贾之流,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、排患解纷之略。”
成语意思做贼的叫喊捉贼。比喻转移目标;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。
成语出处陈登科《赤龙与丹凤》第一部:“贼喊捉贼,明明自己是匪,还扛着剿匪的旗号,到处剿匪。”
成语意思忠实厚道、年高望重的人
成语出处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七章:“当时的‘舆论’都称赞黎是‘忠厚长者’和‘稳健派’。”
成语意思胡: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;越:古国名,在今江浙一带。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,为敌国所用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今上始得天下,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,何示天下之不广也!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,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。”
成语意思纵:任意地。壑:深沟。自由地在大壑间游泳的鱼。比喻自得其乐
成语出处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千载一会,论说无疑,翼乎如鸿毛遇顺风,沛乎若巨鱼纵大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