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涂炭:比喻污浊的地方。坐在泥涂、炭灰上。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,自身也被玷污。
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立于恶人之朝,与恶人言,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。”
成语意思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……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。’”后因以“邹衍谈天”喻善辩。邹,通“驺”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……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。’”
成语意思周围都是图书,谓嗜书好学。同“左图右史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杨绾传》:“[绾]性沉靖,独处一室,左右图史,凝尘满席,澹如也。”
成语意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”后以“醉玉颓山”形容男子风姿挺秀,酒后醉倒的风采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”宋·秦观《满庭芳》词:“相如,方病酒,一觞一咏,宾有群贤。便扶起灯前,醉玉颓山。
成语意思像泰山一样重。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。泰山:我国名山;五岳之首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成语意思振衣:提起衣服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
成语出处北周·王褒《京师突厥寺碑》:“索隐穷源,振衣提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地混日子。
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26回:“常言道,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,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。”
成语意思蜩:蝉。蛛的游网,蝉的蜕变。比喻技艺纯熟
成语出处明·李东阳《奕说》:“故或役心命志,如蛛游蜩化而不自知。”
成语意思濯缨:洗涤帽缨;弹冠:弹去帽子上的灰尘。比喻准备出仕
成语出处《艺文类聚》第35卷:“今大道既隐,子生末季,沉溺流俗,眩惑名位,濯缨弹冠,谘诹荣贵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慎终追远。
成语出处《陈书·南康愍王昙郎传》:“夫追远慎终,抑闻前诰。”
成语意思袒露左臂和右臂,以示偏护某一方。偏护一方为左袒,两不相助为不作左右袒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行令军中曰:‘为吕氏右袒,为刘氏左袒。’”
成语意思犹志得意满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袁甫传》:“寿阳以西皆是中国,新平强吴,美宝皆入,志盈心满,用长欢娱。”
成语意思朱衣:指主考官;笏: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,用作记事。身着红袍,手执牙笏。形容仪态端庄肃敬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送殷员外便回鹘序》:“殷侯侑,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,朱衣象笏,承命以行。”
成语意思昼夜哀叹、哭泣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[棼冒勃苏]七日而薄秦王之朝,雀立不转,昼吟宵哭,七日不得告。”
成语意思圆:圆满,周全;方:端正,不苟且。知识要广博周备,行事要方正不苟。
成语出处《文子 微明》:“老子曰:凡人之道,心欲小,志欲大;智欲圆,行欲方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相互扶助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诸侯王表序》:“自幽平之后,日以陵夷,至虎厄沤河洛之间,分为二周围……既于王赧,降为庶人,用天年终。号位已绝于天下,沿犹枝叶相持,莫得居其虚位,海内无主,三十余年。”
成语意思濯缨:洗涤冠缨;洗耳:不愿与闻世事。比喻避世守志,操行高洁
成语出处《魏书·刘献之传》:“吾常谓濯缨洗耳,有异人之迹,哺糟歠醨,有同物之志。”
成语意思危:高耸的样子,引申为端正,正直。正直的言论和行为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使百职修皇纲振》:“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,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。”
成语意思注萤:用水浇萤火;沃雪:用沸水浇雪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办成
成语出处《梁书·侯景传》高澄与景书:“若使旗鼓相望,埃尘相接,势如沃雪,事等注萤。”
成语意思恣意:任意,随意;妄行:胡作非为。随心所欲,胡作非为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杜周传》:“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,知赵昭仪杀皇子,不辄白奏,反与赵氏比周,恣意妄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