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暮:傍晚。早上是云,晚上是雨。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,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。
成语出处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。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
成语意思朝:白天;益:增加;暮:晚上。白天学习新知识,晚上就温习。形容学习用功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仲·弟子职》:“朝益暮习。”
成语意思折腰:弯腰。比喻忍受屈辱
成语出处宋·杨泽民《六么令·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内》词:“折腰升斗,辜负当年旧松菊。”
成语意思讲义气;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看钱奴》:“他父亲在日,人都叫他做钱舍,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,比老员外甚是不同。”
成语意思置:安放;死地:无处可走的地方。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。比喻彻底击败对方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篇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而后生。”
成语意思跟着别人的影子走,随着水流飘移。形容无主见。
成语出处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内监·冯保之败》:“思为报复仇,且结张诚欢,故出全力攻之,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得力的助手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。当其同舟共济,遇风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。”
成语意思庄重严肃得像神明一样。形容态度十分庄重严肃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成帝纪赞》:“临朝渊嘿,尊严若神。”
成语意思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。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,可任大事。亦作“任重致远”。
成语出处《墨子 亲士》:“良马难乘,然可以任重致远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地混日子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:“行者方丢了钟杵,笑道:‘你那里晓得!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’的。”
成语意思凿:榫卯;枘:榫头。榫眼是圆的,榫头却是方的。比喻双方龃龉不合
成语出处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辩》:“圜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成语意思培育人才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大雅·域朴》:“周王寿考,遐不作人?”
成语意思比喻上行下效。
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服紫,当是时也,五素不得一紫。”又“邹君好服长缨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”
成语意思至言:至理明言。至理明言,不以平常的语言表达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至言去言,至为去为,齐知之所知,则浅矣。”
成语意思坐能言,起能行。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,后比喻说了就做。
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《荀子 性恶》:“故坐而言之,起而可设,张而可施行。”
成语意思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忠义传赞》:“重义轻生,亡躯殉节。劲松方操,严霜比烈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衒玉自售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今日慕小妹之才,虽然衒玉求售,又怕损了自己名誉,不肯随行逐队,寻消问息。”
成语意思指科举考试官。
成语出处明 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三十八引《侯鲭录》:“欧阳修知贡举日,每遇考试卷,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,然后其文入格。……因语其事于同列,为之三叹。尝有句云:'唯愿朱衣一点头。'”
成语意思簪和缨,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,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。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。
成语出处唐 杜甫《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》:“空余老宾客,身上愧簪缨。”
成语意思指世代做官的人家.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舍人是簪缨世胄,况又是黄宫名士,指日飞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