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通权达变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·熙朝乐事》:“二公通变达权,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。
成语出处清·蒋士铨《临川梦·提纲》:“铁板铜弦随手弄,娄江有个人知重。”
成语意思铜铁做成的墙壁。比喻防御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的事物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1回:“长弓硬弩护辕门,铜壁铁墙齐队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。
成语出处清·感惺《游侠传·侠圆》:“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,难道这小小官儿,不让我自由做做么?”
成语意思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。同“铁绰铜琶”和“铁板铜弦”。
成语出处清·二石生《十洲春语·评花小诗·杭州绣凤》:“铁板铜琶唱《大江》,西来潮气未全降。”
成语意思探:求索。寻找树根水源。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
成语出处刘叶秋《中国字典史略》第五章第三节:“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,作得还不到家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英勇善战,行动迅捷的军队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:“北军追赶上来,正在万分危急,猛见宋寨中一道金光射来,把风砂冲散,那些天兵神将,都乱纷纷堕落阵前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赞不绝口。
成语出处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五卷:“有弘农杨蘧者,曾到岭外,见阳朔、荔浦山水,谈不容口。”
成语意思探:求索。本:树根。穷:探寻。源:水源。寻找树根水源。比喻探求、追溯事物的根本。亦作“探本溯源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1回:“一来可以扩扩眼界,长长见识。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只要有恒心,有毅力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同“铁杵磨成针”。
成语出处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十章:“拼着些坚忍工夫,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,看似发达的迟,实在收效最速。”
成语意思堪:可;忍:忍耐。疼痛或悲痛到极点,以至于忍受不了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陈通判女》:“过岭下,小石损我足,仆地移时,至今犹痛不堪忍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恬不知耻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阎尔梅《房琯论》:“军法,大将失律者,斩。琯失律,宜斩;不斩而罢,已属非法,尚恬不知愧,宾客盈门。”
成语意思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
成语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三朝洗儿,曰汤饼之会;周岁试周,曰睟盘之期。”
成语意思谓安然处之,不以为怪。语本汉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至于俗流失,世坏败,因恬而不知怪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至于俗流失,世坏败,因恬而不知怪。”宋·苏轼《谢中书舍人表》:“既任止于训词,故权移于胥史,恬不知怪,习为故常。”
成语意思怜:怜惜。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
成语出处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成语意思贤路:贤人出任的路。指辞去职位,让贤人接替
成语出处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8章:“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‘退避贤路’。”
成语意思诚:真心;物:他人。以诚心对人
成语出处《明史·邹智传》:“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?由其进身之初,多出私门,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。”
成语意思亦即天长地久。
成语出处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词媾》:“两情浓同下蓝桥,战兢兢欢娱较少,成就了凤友鸾交,休忘却天长地老!”
成语意思见“同仇敌忾”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五论“文人相轻”——明术》:“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‘批评’或‘批判’者同仇敌慨的。”
成语意思诚:真心,诚意;信:诚实,信义。指以诚心待人,坦白无私
成语出处《周书·于翼传》:“翼又推诚布信,事存宽简,夷夏感悦,比之大小冯君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