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四面平坦,无险可守,容易受攻击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《商君书 兵守》:“四战之国贵守战,负海之国贵攻战。”《史记 乐毅列传》:“赵,四战之国也,其民习兵,伐之不可。”
成语意思桑梓:种在宅院的桑树、梓树。指故乡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,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,会一会亲友。”
成语意思顺:顺从;昌:昌盛;逆:违背;亡:灭亡。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,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。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阴阳四时,八位,十二度,二十四节各有教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不死则亡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。
成语出处清·侯方域《倪云林十万图记》:“其皱擦勾斫、分披纠合,无一不备神至之笔,岂可以一律论耶!”
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黄宗羲《留别海昌同学序》:“天崩地解,落然无与我事。”
成语意思挺拔:直立高耸。形容特立超群的样子
成语出处《宋史·沈辽传》:“幼挺拔不群,长而好学尚友,傲睨一世。”
成语意思奥:深奥;隐:秘密。探索幽深隐微的事理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一卷:“生者不知其始,成者不见其终,探奥索隐,孰窥其宗?”
成语意思苟且:得过且过;偷安:贪图安逸。只顾眼前的安逸,不顾将来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》:“其幸存者,亦皆偷安苟且,不为子孙长久虑。”
成语意思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。比喻民可拥护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
成语出处《孙卿子》:“孔子对鲁哀公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,君以此,思危,则不危焉。’”
成语意思天不使人处于绝境。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。
成语出处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8回:“也是天不绝人,放他一条活路。”
成语意思挽袖露臂,挥动拳头。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我特故里说的别,包弹遍,不嫌些蹬弩开弓,怎说他袒臂挥拳。”
成语意思脱去白衣,换上绿袍。谓初登仕途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今幸已脱白挂绿,何不且到丈人家里,与他们欢庆一番。”
成语意思喻指亲兄弟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孝昭帝纪》:“体道居宗,人雄之望,海内瞻仰,同胞共气,家国所凭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豪迈的演唱。
成语出处清·郑燮《道情》曲之七:“撮几句盲辞瞎话,交还他铁板歌喉。”
成语意思盖:遮盖,掩盖;载:装载。形容罪大恶极,为天地所不容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4回:“不知是那个天不盖,地不载,该剐的贼,装做我去打了城子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
成语出处明 蒋一葵《长安客话 斗促织》:“螳臂当辙横,怒蛙致凭轼。”
成语意思螳臂:螳螂的前腿;当:阻挡;辕:借指车。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
成语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势弱难敌,谓之螳臂当辕;人生易死,乃曰蜉蝣在世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此人善造火炮,能去十四五里远近,石炮落处,天崩地陷,山倒石裂。”
成语意思天崩塌,地裂陷。多比喻巨大的灾难、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鼓角齐鸣,喊声大震,黄忠一马当先,驰下山来,犹如天崩地塌之势。”〖示例〗忽听得轰的一声,犹如~一般。 ★清 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
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参孙的复仇》:“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,整个大殿倒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