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撒放豆子,变成军队。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。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 《十样锦》第二折:“变昼为夜,撒豆成兵,挥剑成河,呼风唤雨。”
成语意思盛德:美盛的品德;泯:灭。美盛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。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夫盛德不泯,义存祀典。”
成语意思坚守正道,安于贫穷。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王及善等人传赞》:“守道安贫,坏远当仁。”
成语意思怨:仇恨。极深极大的仇恨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阿金》:“在邻近闹攘一下当然不会成什么深仇重怨。”
成语意思犹三六九等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2回:“孟玉楼道:‘娘,不是这等说,李大姐倒也罢了,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。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三等九格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5回:“金莲:‘若是这等的也罢了,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,三等九般使了接去。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鼠窃狗盗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薛掓传》:“杲鼠盗狗窃,非有远志,宜先讨颢。”
成语意思颂扬恩德,赞美功绩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天国·天条书》:“世间享福尽由天,颂德歌功理固然。”
成语意思树干倾倒,树根毁坏。比喻人年迈体衰。
成语出处元·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三折:“柳翠也,只怕你春归人老,树倒根摧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,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,如探囊取物,手到拈来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水里纳瓜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好家私水底纳瓜,亲子父在拳中的这掿沙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水中捞月”。
成语出处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奇谑·谚语至理》:“赊酒时风花雪月,饮之时流星赶月,讨钱时水底摸月。喻世之无赖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。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。
成语出处汉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汉兴,去圣帝明王遐远,仲尼之道又绝,法度无所因袭。”
成语意思临:面临。快要到了死亡的时刻
成语出处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马英如醉方醒,想不到死到临头却暂时逃出一条活命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水中捞月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下卷:“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,却如水底捞月。”
成语意思到水底去捞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,只能白费力气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塞鸿秋·先题》曲:“当初意儿别,今日相抛撒,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歌声嘹亮动人。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,鲁人虞公善雅乐,发声尽动梁上尘。”
成语意思熟:经久而深入;精:专一,深入。反复地阅读,认真地思考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徐中行传》:“得瑗所授经,熟读精思,功苦食淡。”
成语意思神:精神;色:脸色。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
成语出处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宸游》:“妯本巫山神女,适见楚国襄王,资妾往事,遂尔神动色飞。”
成语意思塞:堵。两粒豆子堵塞双耳。指听不到声音。比喻不听忠告
成语出处《阴符经·注》:“双豆塞耳,不闻雷霆;一椒惊舌,不能立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