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①同“三长两短”。②犹闲话,坏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3回:“若再有三长四短,叫为兄的回去,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?”
成语意思参、辰,二星名。参与辰,日与月相对立,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
成语出处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则他这夫妻儿女两离别,总是我业彻,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。”
成语意思谓饮茶润泽喉吻,促进文思。极言饮茶的乐趣。
成语出处唐 卢仝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诗:“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,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”
成语意思升:上升;升沉:指仕途上的得失;荣辱:显荣与耻辱。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、荣显与失意
成语出处元·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四折:“下官苏轼,自被谗谮,远贬遐荒,谁想得复天日,我想升沉荣辱,好无定啊!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的吝啬,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
成语出处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四回:“若辈视财如命,团团作富家儿,几见有能识大义的?”
成语意思指急于应付,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
成语出处茅盾《如何击退颓风》:“为了要吃饭,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,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,生炒热卖。”
成语意思倡:带头;义举:正义的举动。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0回:“公首倡义举,奈何以王位让人耶?”
成语意思唱:通“倡”,带头;义举:正义的举动。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弘传》:“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,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,首唱义举,举善以教,不能者劝,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。”
成语意思省:节约。形容生活非常节俭
成语出处《中国民谣》:“省吃细用勤劳动,好吃懒做不是人。”
成语意思犹深仇大恨。
成语出处董必武《反侵略声中纪念钱亦石先生》:“甚至彼此之间深仇宿怨的人也在‘抗日第一’的前提下,一致携手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随车致雨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陕西道监察史……加赠奉直大夫制》:“赈凶灾则随车夏雨,诚感人穷。”
成语意思谄:奉承;渎:轻慢,亵渎。奉承上级,轻慢下属。
成语出处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。”
成语意思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。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“政有仁惠,民称苏息”李贤注引三国·吴·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弘消息繇赋,政不烦苛。行春天旱,随车致雨。”
成语意思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形容精神旺盛,容光焕发
成语出处明·朱国桢《资德大夫正治上卿高先生墓志铭》:“自幼神彩奕奕,善读书,言动如成人。”
成语意思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3回:“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,事出意外,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,忙上来问好,命老道来接马。”
成语意思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形容精神饱满,容光焕发。
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 玩具 晋唐小楷真迹》:“韩宗伯所藏曹娥碑,为右军真迹。绢素稍暗,字亦惨淡。细视良久,则笔意透出绢外,神采奕然。”
成语意思恃:依靠,凭借。自恃才能,骄矜自负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》:“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,恃才扬己,诽谤当道,而终于独善其身,消极自杀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说长道短”。
成语出处汉·崔瑗《座佑铭》:“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”
成语意思识:知识,见识。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5回:“他是晋国勋臣,识多才广。”
成语意思舍:放弃;短:短处,缺点;长:长处,优点。指舍弃其缺点,汲取其长处
成语出处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太祖记》:“如或一言拔俗,一事出群,亦当舍短从长,随才授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