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折:亏损。亏损的生意。泛指吃亏的事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一折:“稍似间有些钱,抵死里无多债,权做这场折本买卖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身败名裂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纵使才大如海,也会令名不终,否则浪得虚名,毕竟才无足取,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食不二味”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士阶三尺,茅茨不翦,食不累味,刑措不用。”
成语意思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。
成语出处汉·耿育《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》:“且安不忘危,盛必虑衰。”
成语意思势:情势,状况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荀攸传》:“今弟遘恶,此势不两全。”
成语意思谓病痛很多。
成语出处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二回:“到老没个儿女,设或三病四痛,没个贴体亲人,那时要茶无茶,要饭没饭,便是活受地狱,何须定要变得牛马!”
成语意思犹手不释卷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序传·李义雄》:“义雄有识悟,勤学,手不释书。”
成语意思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。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牛弘传》:“[牛弘]性宽厚,笃志于学,虽职务繁杂,书不释手。”
成语意思碧:青绿色。形容景色很美,艳丽如画。亦作“水绿山青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刘禹锡《洛中逢韩七中丞之笑兴口号》:“骆驼桥上苹风起,鹦鹉杯中箸雨青,水碧山青知好处,开颜一笑问何人。”
成语意思舍:舍弃;事:从事。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。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,而在枝节上用功夫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,其产约则轻迁徙,轻迁徙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。”
成语意思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。
成语出处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见母》:“死别生离辞故里,经历尽万种孤栖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山崩川竭”。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》:“蜀郡本汉所兴,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,殆必亡矣。”
成语意思势:情势;容:容许;缓:延缓,耽搁。比喻情势紧迫,一刻也不允许拖延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6回:“殿下可知东宫图谋,势不容缓,恐臣等不能终事殿下奈何?”
成语意思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宽饶居不求安,食不求饱,进有忧国之心,退有死节之义。”
成语意思矢:箭。形容射箭本领极高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王传》:“车驾还,诏健殿后,蠕蠕万骑追之,健与数十骑击之,矢不虚发,所中皆应弦而毙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,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成语意思盛:兴隆,盛大。兴盛时不忘记衰败时。形容安不忘危,能深谋远虑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及孝元时,仪罢守塞之备,侯应以为不可,可谓盛不忘衰,安必思危,远见识微之明矣。”
成语意思死病:不治之症。比喻无法挽救
成语出处《孔丛子·执节》:“以无异政,所以自退也。日死病无良医。”
成语意思指长期以咸菜度日,生活清贫。齑,咸菜。三百瓮,极言其多,一时吃不完。
成语出处宋·赵与颜《娱书堂诗话》上卷:“旧传一贫士死,见阴更,为言‘当年生,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。’”
成语意思谓变化多端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世有祝师及诸幻术,犹能履火蹈刃,种瓜移井,倏忽之间,十变五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