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悔:悔恨,懊悔。就是死了也不懊悔。形容态度坚决
成语出处唐·赵蕤《反经·是非》:“自与杀身成名,若季、路、仇、牧,死而不悔也。”
成语意思给人以恩惠利益,而自己又耗费不多。亦作“惠而不费”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”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广而不宣,施而不费。”
成语意思施:给予;布:布施。给人以恩德,多行善事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5卷:“夫学道者,第一欲得广行阴德,慈向万物,救人危难,度人苦厄,轻财重道,施恩布德,最为上善。”
成语意思舐:舔;犊:小牛仔;私:偏爱。老牛爱抚小牛,用舌舐舔。比喻爱儿女之情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回:“州吁之恶,皆逆子所酿成,诸君请从轻典,得无疑我有舐犊之私乎?”
成语意思舐:舔;犊:小牛仔。老牛爱抚小牛,用舌舐舔。比喻爱儿女之情
成语出处宋·张孝祥《答衢州陈守》:“子才老矣,舐犊之念切,人谁无子,惟贤史君哀怜子。”
成语意思顺:依顺;吉:吉利;逆:违逆;凶:不幸。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,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
成语出处元·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四折:“你道顺德者吉,逆天者凶,我怎肯二意三心,背义忘恩,有始无终。”
成语意思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,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,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,裴度守候着还了她。见宋丁用晦《芝田录 裴度》。后以喻拾到财物,物归原主,不占为己有。
成语出处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,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,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,裴度守候着还了她。见宋·丁用晦《芝田录·裴度》。
成语意思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。同“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”。
成语出处晋·司马彪《战略》:“古人有言‘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’。”
成语意思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臣闻‘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’,‘兵山无名,事故不成’。”
成语意思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,在于各人的领会。
成语出处《易·系辞上》:“纪而裁之,存乎变;推而行之,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
成语意思市:买;市恩:讨好;嫁:转嫁。一面讨好别人,一面把怨恨转嫁给他人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吕大防传》:“不市恩嫁怨,以邀声誉,凡八年,始终如一。”
成语意思死了以后才停止。形容奋斗终身,贡献出一切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晋语》:“天二子之良,将勒营其君,复使立于外,死而后止,何日以来。”
成语意思复:又,再;苏:醒过来。死去了又活过来,形容生命不息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九圣奇鬼》:“地狱百毒,汤镬锉硾,随索随见,鬼形糜碎,死而复苏屡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自欺欺人,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,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伤风败俗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一回:“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‘情’字,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,还自谓风月多情,无关紧要。”
成语意思信守本分,安于故常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三回:“你可好生用心习学,再如不守分安常,你可仔细!”
成语意思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嫂嫂也,我不曾犯十恶五逆,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。”
成语意思即使死了也而无遗憾
成语出处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66回:“小妹真能为我守节,我便死而无憾。”
成语意思施:给予;报:报答。给予人恩惠,期望得到报答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,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!”
成语意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。
成语出处《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》:“如此见解,即是落空亡底外道,鬼不散底死人,冥冥漠漠,无觉无知,塞耳偷铃,徒自欺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