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成语出处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续黄梁》:“国计民生,罔存念虑。”
成语意思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,不能后退,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,威力更大。比喻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。
成语出处张友鸾《秦淮粉墨图》第62回:“这是‘做了过河卒子,只有拼命向前’的时候呀!”
成语意思指以赤诚之心待人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你又怎保得住你那东人父子一定也像你这等肝胆照人,一心向热的?”
成语意思磐:大石头。形容风雨极大。
成语出处宋·孙光宪《兆北琐言·逸文·丁秀才奇术致物》:“诗僧贯休《侠客》诗云:‘黄昏风雨黑如磐,别我不知何处去?’”
成语意思奔:奔向;程:道路;前程:前途。各走各的道;寻找自己的前途。比喻各人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》:“方信相逢不下马,也须各自奔前程。”
成语意思英俊有才华,气度超脱。
成语出处明 徐复祚《红梨记 投雍》:“素娘,似你这般风流潇洒,如花似玉,向在东尘,知心有几。”
成语意思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成语意思美谈: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。指传扬开去,成为人们赞美、称颂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《公羊传 闵公二年》:“鲁人至今以为美谈。
成语意思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不如在家安闲自在,快活过了日子,却去讨这样烦恼吃!”
成语意思虽然有口;却难以分辩清楚。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孟夫人有口难辩,倒被他缠住身子,不好动身。”
成语意思咎:错误。主动承担错误;并责备自己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责。”
成语意思殷:指商朝后期;鉴:镜子。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。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
成语意思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
成语出处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一章:“据说早在1958年,她就献计献策,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出一颗‘工商卫星’。”
成语意思幸福来共同分离。
成语出处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二十回:“彼此兄弟,自应有福同享。”
成语意思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
成语意思京兆:即京兆尹,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。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敞传》:“今五日京兆耳,安能复案事?”
成语意思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。风:消息。
成语出处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
成语意思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。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。
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权勋》:“齐王怒曰:‘若残竖子之类,恶能给若金?’与燕人战,大败,达子死,齐王走莒。燕人逐北入国,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。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奇闻:罕见的见闻。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
成语出处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天下奇闻,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,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