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正:恰好;中:投合。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7回:“孝公闻‘伯术’二字,正中其怀。”
成语意思指十分真实可靠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我弟兄三个,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!”
成语意思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六回:“他才恭肃其貌,郑重其辞说道:‘年兄!你今日束修来见我,其实惭愧。’”
成语意思象声词。描写老鼠活动的声音
成语出处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:“有鼠作作索索。”
成语意思子孙后裔;世世代代。
成语出处《书·梓材》:“欲至于万年惟王,子子孙孙永保民。”
成语意思牢固,结实。也指实在,踏实
成语出处邓小平《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》:“青年报发表社论,提出号召,不要搞一般号召,而是扎扎实实地告诉青年怎么做法。”
成语意思作作:光芒四射的样子。形容光芒四射。比喻声势显赫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5回:“张雨帅眼光奕奕,常思染指中原,扩张势力,既得老徐密电,正好乘机展足,作作生芒。”
成语意思辗转:转移不定。翻来覆去老想着。形容思念之深
成语出处《武王伐封平话》上卷:“朕因姜皇后行香到此,寡人见卿容貌妖娆,出世无比,展转思念。”
成语意思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使申舟聘于齐,曰:‘无假道于宋。’亦使公子冯聘于晋,不假道于郑。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,曰:‘郑昭宋聋,晋使不害,我则必死。’王曰:‘杀女,我伐之。’见犀而行。及宋,宋人止之……乃杀之。”杜预注:“昭,明也。聋,闇也。”后以“郑昭
成语出处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使申舟聘於齐,曰:‘无假道於宋。’亦使公子冯聘於晋,不假道於郑。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,曰:‘郑昭宋聋,晋使不害,我则必死。’王曰:‘杀女,我伐之。’见犀而行。及宋,宋人止之……乃杀之。”
成语意思用烛照着,按数计算。比喻料事准确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“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。”
成语意思雕琢文辞,修饰章句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自序》:“历观古人作,亦有不尽佳,要其研精殚力,积数年十年而后成,自有一家面目在,夫岂徒以絺章饰句为事哉?”
成语意思犹志在四方。
成语出处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俭,心包宇宙而无骄盈。”
成语意思志:志向;四方:各处天下。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三折:“立忠信男儿志四方,居王佐丹房定八方,抚万姓,定边疆。”
成语意思赃物是真的,罪犯是确实的。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。
成语出处明 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三出:“临邛卓家失了盗,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。”
成语意思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成语意思语出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一》。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。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。折冲,使敌人战车后撤,谓击退敌军。
成语出处语出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一》
成语意思语本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八》:“仲尼闻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间,而折冲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谓也。’”后以“尊俎折冲”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。
成语出处语本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八》:“仲尼闻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间,而折冲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谓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蒸蒸:兴旺发达。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,一天天向上发展
成语出处清·秋瑾《发刊辞》:“自兹以后,行见东瀛留学界,蒸蒸日盛矣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转祸为福”。
成语出处汉·马融《延光四年日蚀上书》:“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,无二短之累,参以吏事,任以兵法,有此数姿,然后能折冲厌难,致其功实,转灾为福。”
成语意思阿:曲从,迎合。为人处事很正直,没有任何私心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神,聪明正直而壹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