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很多的纸张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礼仪志四》:“苟别君臣同异之礼,恐重纸累札,书不尽也。”
成语意思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(凌:升上)。形容志向十分远大。
成语出处汉 班固《汉书 扬雄传》:“往时武帝好神仙,相如上《大人赋》,欲以风,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重足屏气”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柳忱传》:“朝迁狂悖,为恶日滋,顷闻京师长者,莫不重足累息。”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第一百七十三:“于是内外恐怖,人不自安,皆求苟免,莫有固志,重足累息,以逮于终。”
成语意思因激动或害怕引起的身体战抖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段灼传》:“恒战战慄慄,不忘戒惧,所以欲永终天禄,恐为将来坚圣之驱除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众多。
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《贞符》:“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战战栗栗”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战战栗栗,日慎一日。”
成语意思招揽灾祸。
成语出处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牛小姐谏父》:“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,是你招灾揽祸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贼臣乱子”。
成语出处唐·魏徵寿《隋书·许善心传》:“国恶虽讳,君举必书,故贼子乱臣,天下大惧,元龟明镜,昭然可察。”
成语意思掌:手掌。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。形容非常容易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张濬传》:“若能此际排难解纷,陈师鞠旅,共诛寇盗,迎奉銮舆,则富贵功名,指掌可取。”
成语意思凿凿:确实。指确实无误,可以作为依据。亦作“凿凿有据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》:“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,皆凿凿可据。”
成语意思冢:坟墓。坟墓里的枯骨。比喻没有力量的人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?冢中枯骨,何足介意!”
成语意思只:一个。指零星的文字和言语
成语出处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怨怒》:“只字片言曾蒙激赏。”
成语意思谓畏惧之甚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“师祖严暴无常,元景虽荷宠遇,恒虑及祸。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,莫不重足屏气,未尝敢私往来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重足屏气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叶適《法度总论二》:“魏武虽严科条,审律令,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,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。”
成语意思棒棒:草木丛生的样子;狉狉:兽群狂奔的样子。形容尚未开化的原始状态
成语出处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草木榛榛,鹿系狉狉。”
成语意思因为犯罪,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
成语出处明·王守仁《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》:“若其因循玩愒,隳绩废事,非独自败坏,抑且罪责难逃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贪馋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他一时慌了,弯下腰去抓那粉汤,又被两个狗争着,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。”
成语意思放在一边不再想起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孔黄二人自问无愧,遂亦置之脑后。”
成语意思壮志:宏伟的志向;酬:实现。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二折:“他端的忠直慷概,壮志难酬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咂嘴弄舌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[王举人]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,不觉就吃了一惊;一会儿咂嘴弄唇的,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