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执:坚持。从:依从。坚持自己的意见,不肯依从他人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你若执意不从,惹他性起,一时翻过脸来,骂一顿,打一顿,你待走上天去。”
成语意思朱:红色。指科举中选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8卷:“年年科举,岁岁观场,不能得朱衣点额,黄榜标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。
成语出处《国语 周语下》:“佐饔者得尝焉,佐斗者伤焉。”
成语意思旦:天亮。坐着等待天亮。比喻勤勉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旦,旁求俊彦。”
成语意思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
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《管子 参患》:“短兵待远矢,与坐而待死者同实。”
成语意思钟仪:春秋时楚国的乐官,被晋国俘虏,晋侯叫他操琴,他奏的仍旧是楚国的音乐。比喻思念故国、怀念乡土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文子曰:‘楚囚,君子也一乐操土风,不忘旧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馔玉炊金”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。”
成语意思指少女逝世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知:通“智”,机智。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,以为来日的借鉴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
成语意思至意:诚意。诚心诚意
成语出处明·阙名《万国来朝》第二折:“则为我至意诚心,忠肝义胆,我也并无偏背。”
成语意思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。
成语出处宋·魏了翁《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》:“臣窃念主忧臣辱,义不得辞,跼蹐受命,退而差辟官吏、条列事目、调遣将士,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,靡微不周。”
成语意思疑:不能确定。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,只应从轻判处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于定国传》:“其决疑平法,务在哀鳏寡,罪疑从轻,加审慎之心。”
成语意思琢:雕琢。比喻经过修磨锻炼,方能成器成才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
成语意思忧:忧患。君主有了忧患,臣下就要为他效力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。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 说山训》:“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。”高诱注:“众人皆议平地生林,无翼之禽能飞,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。”
成语意思濯:洗涤;缨:帽带。在清水中洗涤冠缨。比喻超脱尘俗,操守高洁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诸如此类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程器》:“诸有此类,并文士之瑕累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丰盛的菜肴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。”
成语意思至:到。到了这般绝境。指痛苦到了极点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?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”
成语意思左手右手都有收获。比喻研究学问,多采材料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周南·关睢》:“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”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:“胜从父子建,字子卿,自师事胜及欧阳高,左右采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