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直:坦率、直爽;贾:买,引伸为招致。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成语意思转:辗转;壑:山沟。辗转他乡,弃尸于山沟水渠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凶年饥岁,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。”
成语意思直言:正直的言论;骨鲠:鱼骨卡在喉咙里。直话如不说出来,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。比喻为人耿直,敢于直言,气节刚正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,天子有不谮赏从谏如流之美。”
成语意思振缨:弹冠,出仕。指入朝做官
成语出处晋·陶潜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:“振缨公朝,则德音允集。”
成语意思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。指将功折罪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臣闻《春秋》之义,罪以功除;圣王之祀,臣有五义。”
成语意思纷纭:多而杂乱。指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
成语出处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有言宜调代辽氏貉诸附属之兵,与国家出力者,众议纷纭。”
成语意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,则触处皆得益。后以“左右逢原”泛指做事得心应手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三十九:“前辈作文者,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,故后有作时,左右逢原。”
成语意思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。比喻做事、写作得心应手;应付自如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
成语意思议论纷纷;有不少抱怨责备的话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四年》:“会同难,啧有烦言,莫之治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云亦云,毫无主见。
成语出处宋·陈善《扪虱新话·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》:“至今学文之家,又皆逐影吠声,未尝有公论,实不见古人用心处,予每为之太息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枝叶扶疏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种梨》:“万目攒视,见有勾萌出,渐大;俄成树,枝叶扶苏,倏而花,倏而实,硕大芳馥,累累满树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树木长势良好,颇为繁盛。也形容家族繁盛,子孙满堂,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五子传》:“高皇帝,览踪迹,观得失,见秦建本非是,故改其路,规土连城,布王子孙,是以支叶扶疏,异姓不得间也。”
成语意思扶疏:繁茂纷披的样子。形容树木长势良好;颇为繁盛。也可用来形容家族繁盛;子孙满堂。还可用来形容文章内容充实。
成语出处汉 扬雄《解嘲》:“顾默然而作《太玄》五千言,枝叶扶疏,独说数十余万言。”
成语意思粉:白色。红颜白面,指涂脂抹粉的女子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金鼎热风脑龙肝,花烛映朱颜粉面。”
成语意思不加约束,任它自由发展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反对自由主义》:“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,只有自由放任。”
成语意思指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行没有约束,到处扩散。
成语出处邓小平《党的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,而任其自由泛滥,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,后果就不能非常严重。”
成语意思肺肠:比喻心思。指做事有自己的用心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自有肺肠,俾民卒狂。”
成语意思拙眼:见识浅陋。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讥讽别人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杂兴十首》诗:“观人如观玉,拙眼喜讥评。”
成语意思谟:谋略。忠诚的进盲,出众的谋略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谢何正言启》:“举一世之端人正士,莫之或先;合二百年之忠言嘉谟,于斯并建。”
成语意思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。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。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。
成语出处汉·晁错《举贤良对策》:“救主之失,补主之过,扬主之美,明主之功,使主内无邪辟之行,外无骞污之名。事君若此,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