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日夜警惕戒慎。
成语出处宋·沈括《延州谢到任表》:“敢不尽虑力行,求神圣责任之实;昼警夕惕,思天地亭育之恩。”
成语意思《三国志·吴志·虞翻传》“虞翻字仲翔,会稽余姚人也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《吴书》:“虎魄不取腐芥,磁石不受曲针。”磁石引针,琥珀拾芥,因以“针芥相投”谓相投契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吴志·虞翻传》“虞翻字仲翔,会稽余姚人也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《吴书》:“虎魄不取腐芥,磁石不受曲针。”
成语意思谓几重金城汤池,防守非常坚固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评项羽诛韩生》:“疏斥忠良,猜忌有功,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,推此道理行之,虽重金袭汤,不能以一日守也。”
成语意思折节:屈己下人。屈己下人,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绍传》:“绍有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,士多附之,太祖少与交焉。”
成语意思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夏侯胜传》:“建所谓章句小儒,破碎大道。”
成语意思挟:挟制。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,活捉其将领
成语出处元·孔文卿《东窗事犯》第四折:“枉了他父子每舍死忘生,苦征恶战,扯鼓夺旗,捉将挟人。”
成语意思指官吏的政绩显著;社会安定;人民乐业。政简:施行轻微的赋役或减免繁文缛节的政治措施。刑清:很少施用刑罚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齐太公世家》:“太公至国,修政,因其俗,简其礼。”
成语意思行:行为。指意志坚定,行为刻苦。
成语出处唐·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娥志坚行苦,霜舂雨薪,不倦筋力,十三年四月,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,竟以小娥为法号,不忘本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悼念故人,祭品菲薄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徐徲传》:“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。不告姓名。”
成语意思用一只鸡和棉絮渍酒祭奠。指悼念故人,祭品虽薄而情意很深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徐稚传》:“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。不告姓名。”
成语意思总角:古代儿童把头发向上束成小髻,指童年。小时候就很要好的朋友
成语出处张扬《第二次握手》:“在临终的病床上,叶楚波颤巍巍地向孩提时代总角相交的故人托孤,要求苏凤麒把玉菡抚养成人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梁提督》:“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,士卒各怀一铁钉,踵迹相接,攀钉而上。”
成语意思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。后也泛指与人相比,自愧不如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骠骑王武子,是卫玠之舅,俊爽有风姿。见玠辄叹曰:‘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’”
成语意思销熔铁甲兵器。借指结束战争,实现和平。
成语出处明·刘基《丙申岁十月还乡作》诗之七:“修文偃武君王意,铸甲销戈会有期。”
成语意思尊:古代盛酒的器皿。相逢时饮一杯酒以相敬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赠张籍》诗:“尊酒相逢十载前,君为壮夫我少年;尊酒相逢十载后,我为壮夫君白首。”
成语意思志向高洁,品行端正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张堪传》:“年十六,受业长安,志美行厉,诸儒号曰圣童。”
成语意思蚕吐丝作茧,把自己裹在里面。比喻做事自陷困境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》:“此鬼沾沾于遗蜕,殊未免作茧自缠。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虞喜传》:“博闻强识,钻坚研微,有弗及之勤。”
成语意思从今以后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饮冰室诗话》:“寄语某君,自今以往,更委身于祖国文学……苟能为索士双亚、弥尔顿,其报国民之思者,不已多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