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恐惧地躲藏,惊慌地逃窜。
成语出处明·李东阳《西北备边事宜状》:“朝廷命将出师,天威所至,雉伏鼠窜,无有遗者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随机应变,看风头办事。
成语出处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回:“看人眉来眼去,占风使帆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招风惹草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十二回:“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,避不得雨,且还要招风惹雨。”
成语意思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。形容执法严厉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本道言出如箭,执法如山,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。”
成语意思振奋:振作奋发。使人们振作奋发。
成语出处峻青《火把赞》:“啊,火把,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,是那么炽热,那么明亮,那么振奋人心。”
成语意思白天躲藏;夜间赶路。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。伏:藏躲;行:赶路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而昼伏,至于蓤夫。”
成语意思犹昼伏夜动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 高祖纪下》:“历阳广陵,窥觎相继,或谋图城邑,或劫剥吏人,昼伏夜游,鼠窃狗盗。”
成语意思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为黄安二上人书》之三:“对高洁人谈高洁,已为止沸益薪,况高洁十倍哉!”
成语意思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。同“枝布叶分”。
成语出处唐杨炯《为薛令祭刘少监文》:“惟此陶唐,有此冀方。上天祚汉,人神攸赞。开国承家,枝分叶散。三貂赫赫于台省,驷马谖谖于里闬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枝附叶着”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[姜维]故自危惧,不复还成都”裴松之注引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》:“维恶黄皓恣擅,启后主欲杀之。后主曰:‘皓趋走小臣耳……君何足介意!’维见皓枝附叶连,惧于失言,逊辞而出。”
成语意思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白天埋伏,夜晚活动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夫鼠昼伏夜动,不穴于寝庙,畏人故也。”
成语意思招致蜜蜂;吸引蝴蝶。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。
成语出处叶文玲《独特的歌》:“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,四送秋波的人呢,嘿,招蜂引蝶之流,对不起,本人向来深恶痛绝。”
成语意思枝叶附从于树干。比喻依附的部属。
成语出处《文选 陈琳》:“丞相(指曹操)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必当枭夷,至于枝附叶从,皆非诏书所特禽疾。”
成语意思枝条附着树干,影子随从形体。比喻追随模访。
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 杂文》:“自桓麟《七说》以下,左思《七讽》以上,枝附影从,十有余家。”
成语意思①佛教语。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(正法)。朗照宇宙谓眼,包含万有谓藏。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,是为禅宗初祖,为佛教以“心传心”授法的开始。②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。
成语出处《景德传灯录·摩诃迦叶》:“佛告诸大弟子,迦叶来时,可令宣扬正法眼藏。”宋·朱熹《答陈同甫书》:“盖修身事君,初非二事,不可作两般看,此是千圣相传正法眼藏。”
成语意思圃、弼:本指辅助帝王或太子的官,后引伸为左右辅佐的人。比喻在左右辅助。
成语出处汉 焦赣《易林 随之屯》:“左辅右弼,金玉满柜。”
成语意思早上出发;晚上到达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潮之州,大海在其南……鳄鱼朝发而夕至也。”
成语意思盘旋飞举的凤凰。常比喻美妙的舞姿。
成语出处明梁辰鱼《浣纱记 演舞》:“舞所以导人沉滞,故春风起于筵上,夜有聚于楼头,古有翥凤翔鸾,萦尘集羽,折腰翘袖,《激楚》《阳阿》,俱要俯仰应声,抑扬合节。”
成语意思斫:砍,削。把方的东西砍削成圆的。比喻人变方正为圆滑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》:“挠直为曲,斫方为圆,秽素丝之洁,推亮直之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