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有功劳的人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,纳谏容流,而保护有功之臣。是一举两得之意,愿陛下准臣施行。”
成语意思黄鹂歌唱,燕子呢喃。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。
成语出处《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春景》:“见了些,红红绿绿桃共杏,最喜春日晴。莺歌燕语,云淡风轻,水秀山明。”
成语意思黄莺歌唱;燕子跳舞。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报锦亭》词:“烟红露绿晓风香,燕舞莺啼春日长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连续而进,犹如鱼群相接,雁阵行进。
成语出处清 马建忠《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》:“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,水师之鱼贯雁行,即陆军之步伐止齐。”
成语意思眼光比天还高。比喻高傲自大,目中无人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6回:“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,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!”
成语意思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,遒劲有力;言谈有如吐玉,弥足珍贵。
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次韵钱穆父赠松扇》:“银钩玉唾明茧纸,松莲轻凉并送似。”
成语意思流传荣誉,播扬名声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》:“列郡之中,亦有弓旌贲及,著作繁富,游光扬声,倾动海内者矣。”
成语意思怀疑有神怪,魔鬼。①形容疑心太重,胡乱猜疑。亦作“疑神疑鬼”、“疑人疑鬼”、“疑神见鬼”。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,令人难以捉摸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,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纵容敌人,听任其强大起来。
成语出处《国语 吴语》:“为虺弗摧,为蛇将若何?”
成语意思比喻战死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士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
成语意思麾:挥斥、排挤。原指阮咸受排挤,而出为始平太守。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颜延之《五君咏 阮始平》:“屡荐不入官,一麾乃出守。”
成语意思替百姓除祸害。
成语出处汉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丞相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心当枭夷。”
成语意思歉:心觉不安。做好事反被当作恶意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真是冤天屈地,要好成歉。”
成语意思呼:召唤。应:响应。一人发出号召;众人纷纷响应。
成语出处明 天然痴叟《石点头》:“因是爪牙四布,一呼百应,远近闻名,人人畏惧,是一个公行大盗,通天神棍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含饴弄孙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龚玉晨《紫姬小传》:“饴含抱孙,亦止孝先一人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坏人、坏事虽已清除,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。
成语出处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,大概是他阴魂不散,咱们要替他……”
成语意思犹一尘不染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即其可名状者言之,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,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。”
成语意思一毫:一根毫毛,比喻极小的事物。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。形容为人廉洁,不沾便宜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容斋三笔·贤士隐居者》:“周日章,信州永丰人。操行介洁……非其义一毫不取。”
成语意思音耗:消息。消息和书信不断。指保持联系
成语出处唐·张读《宣室志·计真》:“生留旬月,乃挈妻孥归青齐,自是李君音耗不绝。”
成语意思诺:答应的声音。一声呼唤就有许多人答应。形容权势显赫;仆从很多。
成语出处唐 拾得《诗》:“人生浮世中,个个愿富贵;高堂车马多,一呼百诺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