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停息武备,修治文教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殷事已毕,偃革为轩,倒置兵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复用兵。”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革者,革车也;轩者,赤黻乘轩也。偃武备而治礼乐也。”
成语意思古:古人,古代;徒:同类人。同古人做朋友。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内直者与天为徒,外曲者与人为徒;成而上比者,与古为徒。”
成语意思忧:忧虑。一心忧虑国事,忘了自身安危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淮南忠壮王允传》:“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,忧国忘身,讨乱奋发,几于克捷。”
成语意思规:规劝;瑱: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。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。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。
成语出处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赖君用之也,故言。不然,巴浦之犀犛兕象,其可尽乎!其又以规为瑱也。”
成语意思忧:忧虑。忧虑国事,忘记了私事
成语出处《古文苑·楚相孙叔敖碑》:“其忧国忘私,乘马三年,不别牝牡。”
成语意思忧:愁苦,忧虑。忧虑国家公事,不考虑个人私事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桓范《世要论·臣不易》:“陈之于主,行之于身,志于忠上济事,忧公无私。”
成语意思关心公益,不顾私利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恕传》:“忧公忘私者必不然,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。”
成语意思以:凭借;用。用主动进攻的战略作为积极防御的措施。
成语出处宋 陈亮《酌古论 先主》:“且吾又闻之,用兵之道,有攻法,有守法,此用兵之常也;以攻为守,以守为攻,此兵之变也。”
成语意思和鬼做邻居。形容离死已不远
成语出处宋·文莹《湘山野录》上卷:“写一诗于厅壁,诗云:‘人生七十鬼为邻,已觉风光属别人。’”
成语意思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来歙传》:“中郎将来歙,攻战连年,平定羌、陇,忧国忘家,忠孝彰著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以古为鉴”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: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以古为镜”。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魏徵传》: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寇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。”按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“鉴”作“镜”。
成语意思犹衣冠禽兽。指品德极坏,行为卑劣的人。
成语出处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七:“苏楷、高贻休、萧闻礼,皆人才寝陋……河朔人士,目苏楷为衣冠土枭。”
成语意思大雨过后天转晴了。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。
成语出处明 谢肇淛《文海披沙记》:“陶器,紫窑最古,世传柴世宗时烧造,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'雨过天晴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。'”
成语意思雨后转晴。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。
成语出处明 谢肇淛《文海披沙记》:“陶器,紫窑最古,世传柴世宗时烧造,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‘雨过天晴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。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掩恶扬善”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[丙吉]于官属掾吏,务掩过扬善。”
成语意思谓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。
成语出处宋·柳永《剔银灯》词:“艳杏夭桃,垂杨芳草,各斗雨膏烟腻。”
成语意思有根据,有线索。
成语出处《石点头·郭挺之榜前认子》:“这事虽奇,却还有根有苗,想得起来。”
成语意思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,儿子很穷,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,楚王受到感动。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。指登场演戏
成语出处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衣冠优孟,最易动人,而淫戏靡靡,有声有色。”
成语意思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引古喻今,言微理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