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有根据,不是凭空捏造
成语出处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八回:“郑恩听了这一席话,欲待不信,这卖油梆子现在,是他掐算出来的,似乎有根有据,怎么不信?”
成语意思喻:说明。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长孙嵩传》:“昔叔孙辞沃壤之地,萧何就穷僻之乡,以古方今,无渐曩哲。”
成语意思言: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;没有实际意义;归于:回到。指重新和好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九年》:“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”
成语意思衣冠:指士人阶层以上的人。达官显宦聚集在一起
成语出处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还玉》:“丹墀下玉皋星联,绮席上衣冠云集。”
成语意思指妇女的闺阁。
成语出处明·杨慎《塞垣鹧鸪词》:“莺闺燕阁年三五,马邑龙堆路十千。”
成语意思明代官场黑话,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
成语出处明·陈洪谟《继世纪闻》第二卷:“逆瑾用事,贿赂公行,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,即一千之谓,云一方,即一万之谓。”
成语意思让盲人给盲人引路。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,只能使其更加迷惑。
成语出处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觉世训》:“怪人佛老之徒出,自中魔计,以瞽引瞽,讹人以不可知之事,以售己诈……兼之魔鬼入心,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,迷惑害累世人。”
成语意思饫:饱食;餍:吃饱。饱食肥美的食品。形容生活优裕、奢侈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当此日,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,锦衣纨裤之时,饫甘餍肥之日,背父兄教育之恩,负师友规训之德,以致今日一技无成、半生潦倒之罪,编述一集,以告天下。”
成语意思说话不知轻重,没有分寸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廷玉《金凤钗》第三折:“店小二云:‘小人早晚言高语低,耽待些儿。’”
成语意思鼓、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,两者不可分离,因以喻互相帮衬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:“公子身边最讲得话、像心称意的,有两个门客……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,方才弄得成。这两个一鼓一板,只要公子出脱得些,大家有味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鱼贯雁行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张岱《陶庵梦忆·扬州清明》:“余所见者,惟西湖春、秦淮夏、虎丘秋,差足比拟,然彼皆团簇一块,如画家横披,此独鱼贯雁比,舒长且三十里焉,则画家之手卷矣。”
成语意思绪余:残余。世家大族的后代
成语出处《周书·薛善传》:“与兄忝是衣冠绪余,荷国荣宠。”
成语意思讨厌旧的,喜欢新的。
成语出处《问答上》:“使天地大义有所废阙,而厌故喜新,败亡相寻而不悟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因公假私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宠传》:“断狱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,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,或因公行私,逞纵威福。”
成语意思倚、仗:依靠、凭借。倚仗官府的权势(欺负人)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三折:“你说领着省事,掌着军权,居着高位,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。”
成语意思顾:看。指被有才学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价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裕:富饶。使人民富裕,国家丰足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》:“且此项钱粮,贮积甚多,将来裕国足民,更不外索。”
成语意思中秋之后,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。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
成语出处明·朱权《冲漠子》第二折:“若遇那铅逢发处须当采,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。”
成语意思援:引。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事类》:“事类者,盖文章之外,据事以类义,援古以证今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高逸传》:“儒家之教,宪章祖述,引古证今,于学易悟。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锁相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