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饲养老虎,自伤其身。比喻纵敌留患。
成语出处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入关》:“大王,你只宜乘早击之,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。”
成语意思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。谓文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》:“尝直紫微阁,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,公方将下直,为之立马却坐,一挥九制数千言,文辞典雅,各得具体。”
成语意思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,除名为民,在信安,常终日书空作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。后以“殷浩书空”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:“殷中军(殷浩)被废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晋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按,今本《抱朴子·释滞》作: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成沙。”后因以“猿鹤沙虫”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。
成语出处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晋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按,今本《抱朴子·释滞》作: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成沙。”
成语意思核:对照,考核。研究考核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
成语出处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温故知新,研核是非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引狼入室。
成语出处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外夷助剿》:“是不但引虎入室,并且为虎添翼。”
成语意思一:竟然;寒:贫寒。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。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‘范叔一寒如此哉!’乃取一绨袍以赐之。”
成语意思迂回:回旋,环绕。弯弯曲曲,绕来绕去。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打破‘围剿’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,不是径情直遂的。”
成语意思意思含糊晦涩;转弯抹角。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、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。隐晦:不明显;曲折:转弯抹角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可以大声疾呼,而不要隐晦曲折,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燕颔虎头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赠李兵马使》诗:“江南别有楼船将,燕颔虬须不姓扬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愚昧无知。也比喻白费力气。
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沁园春》词:“镜里拈花,水中捉月,觑着无由得近伊。”
成语意思犹情投意合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,真个意合情投,交游甚厚。”
成语意思入海打鱼,上山砍柴。借指隐居生活。
成语出处清·方文《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》诗:“渔海樵山过此生,向平儿女未忘情。”又《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》诗:“愿君早奏升平略,鱼海樵山任所之。”
成语意思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。带有讽刺意味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伪自由书·文学上的折扣》:“刊物上登载一篇俨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,我们就知道字里行间还有看不见的鬼把戏。”
成语意思保全自身,远离祸害
成语出处《梁书·袁昂传》:“岂若翻然改图,自招多福,进则远害全身,退则长守禄位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一回:“行者急回头,炒得眼花雀乱,忍不住泪落如雨。”
成语意思壶:通“瓠”,瓠瓜,中空,能浮在水面。比喻东西虽然轻微,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。
成语出处《鹖冠子 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。贵贱无常,时物使然。”
成语意思语本《礼记·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‘君子慎始;差若豪(毫)牦,缪以千里’。”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‘正其本,万物理;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’,故君子慎始也。”卢辩注:“据《易说》言也。”谓差错虽微,造成的危害甚大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礼记·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‘君子慎始;差若豪(毫)牦,缪以千里’。”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‘正其本,万物理;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’,故君子慎始也。”卢辩注:“据《易说》言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稀奇少见的花草。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东西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齐天大圣》第一折:“闲游洞府,赏异卉奇花;闷绕清溪,玩青松桧柏。”
成语意思娥喜投火,用火驱赶飞蛾,蛾越多。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,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御史》卷九四四引《韩子》:“以火去蛾蛾愈多,以鱼殴蝇蝇愈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