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登:上。一步登上青天。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。也比喻突然得志;爬上高位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万望口角春风,我就一步登天,点了买办差,就过好日子。”
成语意思以白色诋毁青色。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。
成语出处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五:“宁藏拙而不为则可,若护其所短,而反讥人之所长,则不可。所谓以宫笑角,以白诋青者,谓之陋儒。”
成语意思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。
成语出处宋·吕大临《〈考古图〉后记》:“虽遗编断简,仅存二三,然世移俗革,人亡书残,不复想见先王之绪余。”
成语意思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》:“仆近来用人处事,一秉大公。”
成语意思援笔:拿起笔来。拿起笔来就写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唐 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生素多才思,援笔成章。”
成语意思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仁不异远,义不辞难。”
成语意思云气上升,潮水奔涌。形容大量涌出来
成语出处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》第一卷:“千乘万骑,如云奔潮涌,四方万姓,如鳞次蚁聚。”
成语意思寐:睡着。形容因心中有事,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。
成语出处宋 洪迈《夷坚志 乙志卷八 虔州城楼》:“明日而先公言:‘汝夜何所往?吾闻抱关老卒云,楼故多怪,每夕必出。’予因道昨见者。是日徒于孤独,竟夜不能寐。”
成语意思衣服不全是彩色的。比喻衣着朴素
成语出处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,食不重味,衣不重彩,虽有五台之游,未尝一日登玩。”
成语意思重:重叠;采:通“彩”。衣服不全是彩色的。比喻衣着朴素,生活节俭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身自耕作,夫人自织,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。”
成语意思衣服破烂,连身子都遮盖不住。形容生活贫苦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进雕赋表》:“唯臣衣不盖体,常寄食于人。”
成语意思更:古时夜间计时单位,1夜=5更,1更=2小时。深夜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急忙奔走,夜半更深,不认路途而行,只要保全性命。”
成语意思诡随:随机应变。说话不谲诈善变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》:“清明虚受,磊落标奇,言不诡随,行不苟合,游必英俊,门无尘杂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一笔勾消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与吴益恭书》:“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义不容辞。
成语出处清·顾炎武《答陈亮工书》:“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,谊不敢辞,已具一稿,藏之箧中。”
成语意思指遭受冤枉和诬陷。
成语出处汉 王充《论衡 感虚》:“邹衍无罪,见拘于燕,当夏五月,仰天而叹,天为陨霜。”
成语意思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,继而务精深,最终达到简约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。
成语出处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三折:“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,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。”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天生的一表非俗,匹配得你过。”
成语意思抑:遏止,压制。压制强暴,扶助弱小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夫法令者,所以抑暴扶弱,欲其难犯而易避也。”
成语意思缘:缘分,机缘。缺少缘分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无名氏》:“想的人心似刀割,肉似锤剜,也是我缘薄分浅,不能勾永久团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