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极小部分。
成语出处宋·胡宏《胡子知言·复义》:“天命之谓性,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,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,窥见一斑半点,而执认己意,以为至诚之道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六七:“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,见得这些,所以不到极处也。”
成语意思不苟:不苟且。一笔一画都很认真;毫不马虎。
成语出处清 沈初《西清笔记 纪名迹》:“前后一笔不苟,功力如此,洵神技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一点半点,常暗指男女关系。班,通“斑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望远行》词:“且与一班半点,只怕你没丁香核。”宋·无名氏《错立身》戏文第二出:“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,争奈撇不下此妇人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瑜不掩瑕”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聘礼》作“瑜不揜瑕”。郑玄注:“瑕,玉之病也。瑜,其中间美者。”
成语意思指心意犹豫不决,来回变化
成语出处周恩来《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》:“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,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。”
成语意思谙:熟悉。说话用词不能依据经典
成语出处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三折:“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,吃紧的理不服人,言不谙典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燕安酖毒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张公行状》下:“今不幸建康则宿弊不可革,人心不可回,王业不可成,且秦桧二十年在临安为燕安鸩毒之计,岂可不舍去之而新是图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闵公元年》:“宴安鸩毒,不可怀也。”杜预注:“以宴安比之鸩毒。”
成语意思宴安:贪图安逸、享乐;鸠毒:喝毒酒自杀。安乐就象毒药。指贪图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杀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闵公元年》:“宴安鸠毒,不可怀也。”
成语意思晏:安逸;鸩:传说中的毒鸟,用其羽毛泡酒,有剧毒。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宴安鸩毒,不可怀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〈归田录〉序》:“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,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,以受侮于群小。”
成语意思于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
成语意思案:案卷;文件;稽:查考。有证据可查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“友谊”,还是侵略》:“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,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,这是有案可稽的。”
成语意思案:案卷,文书。指有证据可查。
成语出处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17章:“我是公务人员,一切手续证件齐全不缺,有案可查,有凭可证。”
成语意思就:完成。拿起笔来很快就写完了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意中缘·名逋》:“我想求诗求字的,还容易打发。唯有索画一事,最难应酬。须要逐笔画写出来,不是可以倚马而成,援笔而就的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言无二价”。
成语出处艾芜《人生哲学的一课》:“货在商人店里,贵得如同宝贝,真是言不二价的。”
成语意思掩:遮盖。捂着鼻子走开。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西子蒙不洁,则人皆掩鼻而过之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言不达意”。
成语出处宋·程颐《与吕大临论中书》:“窃恐辞命不明,言不逮意,致高明或未深喻,辄露所见,求益左右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言不逮意”。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二·思明》:“以译者言不达意,复为书晓之。”
成语意思烟波:水波渺茫,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;钓:钓鱼。旧指隐逸于渔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张志和传》:“以亲既丧,不复仕,居江湖,自称烟波钓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