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。比喻亲友被隔绝,无法相会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揉着眼睛,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,可是‘仙凡路隔’了。”
成语意思仿:模仿;效:效法。相互模仿效法
成语出处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中卷:“遂以芜塞相仿相效,日求所以富强之说,倾诈之谋,攻伐之计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闲是闲非”。
成语出处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五娘劝解公婆争吵》:“空争着闲非闲是,只落得双垂泪。”
成语意思就地贩卖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衅:缝隙,引申为争端,事端。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引申为内部。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傅燮传》:“今张角起于赵、魏,黄巾乱于六州。此皆衅发萧墙,而祸延四海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遇。比喻仇人相遇,互不兼容。亦作“狭路相逢”。
成语出处《古乐府·相逢行》:“相逢狭路间,道隘不容车。”
成语意思相:互相;辅:帮助;成:促成。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;互相辅助;缺一不可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岱《历书眼序》:“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;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。”
成语意思雕琢方正为滚圆。比喻磨砺个性,改变不良行为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遂便世人削方为圆,挠直为曲。”
成语意思相:互相。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。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艺文志》:“仁之与义,敬之与和,相反而皆相成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剃去头发,出家为僧尼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卷:“当时鏖战辽兵,势甚危迫,料难脱身,遂削发为僧,直至五台山来。”
成语意思幸:幸运,幸福;祸:灾祸,灾难。在一定条件下,幸福可以转为灾难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:“任久不胜,则幸反祸。”
成语意思挑肥拣瘦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雄飞:比喻奋发有为。形容奋力迅速向前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民权主义第五讲》:“看见了欧美近一百年来的文化,雄飞突进,一日千里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风调雨顺。多比喻恩德。
成语出处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章帝纪》:“夫人道得于下,则阴阳和于上,然后祥风时雨,覆被远方,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。”
成语意思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,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。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必也学非所用,术有所仰,故临川将济,而舟楫不存焉。”
成语意思嚣风:喧闹争竞、奔走钻营的风气。指奔走钻营、争权夺利的风气逐渐兴盛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宋孝武帝大明二年》:“庶僚百位,专断于一司,于是嚣风遂行,不可抑止。”
成语意思习:习惯于。错误成了习惯,反以为是对的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一卷之书,必立之师,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
成语意思谓心里信服,并点头同意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?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。”
成语意思设:筹划。多方思索和筹划解决的办法
成语出处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这时里面有个老头围着一口黑的缸打转,他想方设计要拿走它,却又想不出个办法。”
成语意思心腹:比喻亲信;爪牙:比喻辅佐的人。指亲信羽翼
成语出处《魏书》:“尚自少侍从,尽诚竭节,虽云异姓,其犹骨肉,是以入为腹心,出当爪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