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贪夫狥利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3回:“贪夫殉利,箪豆见色。春秋争弑,不顾骨肉。””
成语意思徇:通“殉”,以身从物。贪财的人为财利送命。形容人爱财如命
成语出处元·揭傒斯《逸士徐君墓志铭》:“尝市大木筑室,将伐,贪夫徇利,造辞以争,因以让之,不以为弱。”
成语意思徇:通“殉”。徇财:不顾性命以求财。爱财的人愿意为了钱财而死。形容人爱财如命。
成语出处《鹖冠子 世兵》:“烈士徇名,贪夫徇财,至博不给,知时何羞。”
成语意思徒劳:白费力气。白费劲,没有一点用处或成效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1回:“赧王出兵一番,徒费无益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通风报信。
成语出处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京邸叙亲》:“宫城中不比民家,虽皇后贵妃,难与父母往来,况宫女禁闭在内,谁能通风讨信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依样画葫芦。谓墨守成规,一味模仿。
成语出处宋·宋祁《宋景文公笔记·释俗》:“若体规画圆,准方作矩,终为人之臣仆。”
成语意思道教语,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脱凡胎为圣胎,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,思想得到彻底改造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二幕:“盛蕴真:你却是脱骨换胎。”
成语意思韬光:把才华隐藏起来;晦迹: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。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
成语出处《高僧传》:“释僧同,韬光晦迹,人莫能知,居寒山。”
成语意思共同享受幸福;共同承担苦难。比喻同欢乐;共患难。甘:甜;苦:苦难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
成语意思指冈峦重沓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蠹:蛀虫。贪图财物的官僚和吏役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朱之弼传》:“世祖严治贪官蠹役,特立严法,如非官役不用此例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极其高远。比喻差距特别大
成语出处元·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三折:“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,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,赤紧的天高地远。”
成语意思①比喻尊卑有别。②比喻各种情势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天高地下,万物散殊,而礼制行矣。”
成语意思停止生产,等待原料
成语出处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8章:“五月十五日,上海日本第七纱厂停工待料。”
成语意思迥:远。形容极其高远。
成语出处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双方相差极大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日者列传》:“夫卜而有不审,不见夺糈;为人主计而不审,身无所处。此相去远矣,犹天冠地屦也。”
成语意思原形容天地的广大,后形容恩德极深厚。也比喻事情的艰巨、严重,关系的重大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脊。”
成语意思像天地一样公道。形容非常公平合理。
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,政治自由,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。”
成语意思通晓古代的学问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。
成语出处宋·王禹偁《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》:“非经天纬地、通古达变者,其文不贵,则文学得其士也。”
成语意思天官:道教奉天、地、水为三神,天官为其一。祈求降福消灾的吉利话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6回:“王氏听了,就是活神仙送了一个‘天官赐福’条子,笑道:‘你回来了好,这病减了七分之七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