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收藏起武器铠甲。指息兵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陈少游传》:“韬戈卷甲,伫候指挥。”
成语意思甘:甜。指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,众情踊跃,也仗着妋齐料足,果然在一月限内,便修筑得完工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。
成语出处清·冯桂芬《公启曾协揆》:“大军一至,朽珠枯木亦助声威;大军不至,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。”
成语意思透:通过。贯通古今
成语出处元·王吉昌《行香子·木金间隔》:“杳冥时,踪迹难寻,无中显有,透古通今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用秤称东西时,秤杆的一端高一点或低一点,难免稍有出入。
成语出处李存葆《高山下的花环》:“既不像低级说客那样赤裸裸地进行交易,更不像小商贩那样为头高头低去煞费苦心地拨弄秤砣。”
成语意思卑:低下。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。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宋微子世家》:“天高听卑。君有君人之言三,荧惑宜有动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极度伤心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她自己心中,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,透骨酸心。
成语意思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,然终究同归于一。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成语意思归:归宿;殊:不同;途:道路。通过不同的途径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成语意思从今到古无所不谈,无不评论。
成语出处元 张可久《端正好 渔乐》:“人间开口笑樵渔,会谈今论古。”
成语意思谓掩藏才智,待时奋起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“但时来之运未至,故韬光俟奋耳。”
成语意思台阁:东汉尚书的办公室。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。比喻官风清廉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傅玄传》:“每有奏劾,或值日暮,捧白简,整簪带,竦踊不寐,坐而待旦。于是贵游慑伏,台阁生风。”
成语意思指偏远地区。比喻离帝王很远。
成语出处宋·秦观《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》:“臣父独婴罪衅,流寓江海,天高日远,自新无路,臣诚私心痛之。”
成语意思柔:软;刚:硬。吐出硬的,吃下软的。比喻怕强欺软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”
成语意思天的职责由人代替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无旷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、气候凉爽宜人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楔子:“今日天高气爽,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。”
成语意思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5回:“孟明等贪功起衅,妄动干戈,使两国恩变为怨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言过其实。
成语出处唐·卢照邻《五悲·悲今日》:“尝谓谈过其实,辨而非真。”
成语意思清:清澄。指天空高远,气候清爽
成语出处战国·楚·宋玉《九辩》:“泬寥兮天高而气清。”
成语意思通:全、遍。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、谋划
成语出处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水学·三江》:“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,不可执一面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