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山隅和海边。泛指荒远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清 王晫《今世说 德行》:“宦辙所至,山陬海筮,有以读书能为文者,必枉车骑过之。”
成语意思山隅和海边。泛指荒远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德行》:“宦辙所至,山陬海澨,有以读书能为文者,必枉车骑过之。”
成语意思海错:指各种海味。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。泛指丰富的菜肴。
成语出处唐 韦应物《长安道》诗:“山珍海错弃藩篱,烹犊炮羔如折葵。”
成语意思载:年。指长期苦读。
成语出处元 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三折:“十载寒窗积雪余,读得人间万卷书。”
成语意思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。泛指珍宝。
成语出处元·吴亮《劝忍百箴》:“隋珠和璧,蒟酱筇竹,寒不可衣,饥不可食。”
成语意思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。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,以药敷之而愈;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,因曰随侯珠,又称灵蛇珠。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,先后献给武王、文王,均以为石,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;成王登位,使人剖璞,果得夜光宝玉,因命之曰和氏璧。事见《韩
成语出处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,以药敷之而愈;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,因曰随侯珠,又称灵蛇珠。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,先后献给武王、文王,均以为石,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;成王登位,使人剖璞,果得夜光宝玉,因命之曰和氏璧。
成语意思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。
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
成语意思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。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华盖集 北京通信》:“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,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,——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:站在十字路口。”
成语意思神州:指中国;陆沉:陆地无水而沉。中国大陆沉沦。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。
成语出处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公入洛,过淮泗,践北境,与诸僚属登平乘楼,眺瞩中原,慨然曰:‘遂使神州陆沉,百年丘虚,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!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分析深刻,能击中要害,或能说到点子上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巾栉:手巾和梳子。拿着毛巾、梳子侍侯。形容妻妾服侍夫君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,以固子也。”
成语意思彘:猪。父母说话算数,教子诚实无欺。
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……‘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’遂烹彘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很有把握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老身这条计,是个上着……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,十捉九着。”
成语意思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山木》:“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随珠和璧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姚鼐《过程鱼门墓下作》诗:“随珠荆玉奇士,金匮名山见异书。”
成语意思指纵横交叉;繁华热闹的街道。也指人世间;现实社会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村乐堂》:“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,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,这公事不虚诳。”
成语意思纵:放;逝:消失。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。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》:“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
成语意思矢:通“誓”,发誓;捐躯:牺牲生命。立志牺牲而不屈服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尚可喜传》:“惟知矢志捐躯,保国岭南,以表臣始终之诚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品质不好的人,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贞:贞操;烈:节烈。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,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