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神色自若”。
成语出处金·王若虚《哀雁调》:“宰夫砺刃而欲前,坐客垂涎而思噬,而犹神意自若,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。”
成语意思峥嵘:形容山势高峻突出。比喻不平凡,超越寻常。形容不平凡的年月。亦作“峥嵘岁月”。
成语出处宋·王珪《谢赐生日礼物表》:“岁月峥嵘,而屡更精力勤劳。”
成语意思伤夷:创伤;折衄:挫败。受到创伤,遭到挫败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:“至乃愚佻短略,轻进轻退,伤夷折衄,数表师徒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慎终如始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公会》:“齐侯以治外者善谋也,慎终以承始者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阮籍传》:“(阮籍)尝登广武,观楚汉战处,叹曰:‘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。’”
成语意思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。形容长期劳累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,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趋而往,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何处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奔走劳苦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 修务训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。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趋而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休息。”
成语意思指水位上升;船身也就随着提高。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,水涨船高,不曾吃尽苦头,怎得修成人上人。”
成语意思三个人一同算卦,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。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洪范》:“三人占,从二人之言。”
成语意思守:保持;移:改变。坚守正道而不改变
成语出处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后贤志》:“前衡阳内史杨君,忠肃贞固,守正不移。”
成语意思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;八音:金、石、丝、木、竹、匏、土、革等八种乐器。指音乐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夔传》:“夔善钟律,聪思过人,丝竹八音,靡所不能。”
成语意思矢:通“誓”,发誓;摇:动摇。发誓立志,决不改变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仇大娘》:“仲叔尚廉利其嫁,屡劝驾,而邵氏矢志不摇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诪张为幻。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訄书·尊史》:“自《世本》取中以齐量,则诪张变眩皆辐凑于一极,视其书不逾旁行邪上。”
成语意思易:改变,违背。自始自终一直不变。指守信用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 苏湛传》:“臣自惟言辞不如伍被远矣,然始终不易,窃谓过之。”
成语意思自始至终一直不松懈。形容对意志、态度、信仰、感情等有坚定的信念。
成语出处《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》:“同时,我们必须尖锐地指出:‘骄傲自满就是勤学苦练、始终不懈的死敌。’”
成语意思事情非做不可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·养生说》:“如孙武令,事在必行,何卜之有?”
成语意思见“四肢百骸”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四肢百体一齐往外涨,差一些没把大袄,幸亏是新买的,撑开了绽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、用出全部力量
成语出处茅盾《谨严第一》:“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——这一句成语,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,丝毫不肯随便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守正不挠”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
成语意思矢:通“誓”;屈:屈服。立志决不屈服
成语出处清·顾彩《髯樵传》:“义哉髯也,见义必为,矢志不屈,求之士人中,亦几几难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