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什:形容多;袭:量词,套,层。将物品层层包裹,珍重地藏好。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十一引《阚子》:“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,以为大宝。周客闻而观焉。主人冕玄服以发宝。华匮十重,缇巾十袭。”
成语意思搜:寻找。扬:选拔、举荐。侧:同“仄”。侧陋:隐伏,卑微,引申指地位低微。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。亦作“搜扬仄陋”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明明扬侧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 段承根传》:“剖蚌求珠,搜岩采干。野无投纶,朝盈逸翰。”
成语意思食品贵如油,燃料贵如桂。比喻物价昂贵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见如鬼,王难得见如天帝。今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”
成语意思史鱼:名鲉,字子鱼,春秋卫国大夫,以直谏著名;直:正直。史鱼秉性正直。形容人刚正不阿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直哉史鱼!邦有道,如矢;邦无道,如矢。”
成语意思指方言土语。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论汉字统一会》:“今者音韵虽一致,而殊言别语,终会葆存。”
成语意思夙夜:早晚;懈:懈怠松弛。日夜勤劳,不怠惰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:“其读书夙夜不懈,肃奇之。”
成语意思文:文体,辞采。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
成语出处《孝经·丧亲篇》:“子曰:‘孝子之丧亲也……礼无容,言不文。’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桑荫未移”。语本《战国策 赵策四》:“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,席陇亩而荫庇桑,荫移而授天下传。”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,相知无须时日长久。亦指时间短暂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,席陇亩而荫庇桑,荫移而授天下传。”
成语意思指能克己让人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甄宇传》:“建武中,[甄宇]为州从事,征拜博士。”李贤注引《东观汉记》:“建武中每腊,诏书赐博士一羊。羊有大小肥瘦。时博士祭酒议,欲杀羊分肉,……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,由是不复有争讼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,终必消散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,一时的欢乐,万不可忘了那‘盛筵必散’的俗语。”
成语意思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。采录遗逸的事迹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上之不能纳忠效信,有奇策才力之誉,自结明主;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,招贤进能。”
成语意思命运不好。
成语出处唐·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怀帝阍而不见,奉宣室以何年。嗟乎!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。”
成语意思飞鸟羽毛脱落,养鱼之水已干涸。用以比喻不得志,处境极为困难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鲍照《侍郎上疏》:“铩羽暴鳞,复见翻跃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军事戒备严密。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西江月 井冈山》词:“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夙夜匪懈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统》:“其勤公家,夙夜不解。”
成语意思居:停留。指时光流逝。
成语出处汉 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。”
成语意思指绝大多数,大致不差,差不离。
成语出处唐 杜甫《负薪行》:“土风坐男使女立,男当门户女出入。十有八九负薪归,卖薪得钱应供给。”
成语意思时机和命运不佳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先对莫翁道:‘寄儿蒙公公相托,一向看牛不差。近来时运不济,前日失了两牛,今蹇驴又生病,寄儿看管不来。’”
成语意思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。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。
成语出处汉 应劭《风俗通义 世间多有见怪》:“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,形如蛇。宣畏恶之,然不敢不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