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上下有共同的愿望,谓众心齐一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谋攻》:“故知胜有五: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;识众寡之用者胜;上下同欲者胜;以虞待不虞者胜;将能而君不御者胜。”
成语意思上下:指上一辈与下一辈。姑婿与侄婿的互称。
成语出处唐·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三:“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,与李师稷及第。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,门生集候仆射,而李公在坐,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。”自注:“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,谓之上下同门。”
成语意思儒:指读书人。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成语意思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。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
成语出处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”
成语意思斯须:短暂;报:报答。指微小的报答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3回:“行者道:‘不敢,向蒙莫大之恩,未展斯须之报。’”
成语意思晋葛洪《抱朴子 遐览》:“故谚曰:‘书三写,鱼成鲁,虚成虎。’”后以“三写易字”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遐览》:“故谚曰:‘书三写,鱼成鲁,虚成虎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使心作幸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早起晚眠,吃辛受苦,也不知瞒心昧己,使心用幸,做下了许多冤业。”
成语意思上上下下一条心。
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上下一心,三军同力,与之远举极战,则不可。”
成语意思犹得心应手。形容运用自如。
成语出处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八章:“兴哥,阿鹊在向你报喜呢,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。”
成语意思谓景色美丽,令人心情愉快。
成语出处沈从文《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》:“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、房子、树木,全如敷了一层蓝灰,一切极爽心悦目。”
成语意思早起晚睡。形容勤劳。夙:早;兴:起来;寐:睡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夙兴夜寐,靡有朝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喜心悦目。
成语出处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十卷:“予谓名人适心娱目,偶一为之,亦复何损。”
成语意思殊:突出。勋:功勋。异:不同。指功勋业绩卓越。亦作“殊勋茂绩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何尚之《又答问庾炳之事》:“且自非殊勋异绩,亦何足塞今日之尤。”
成语意思用心思,使坏心眼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2回:“至于贪淫纵欲,使心用腹,污秽人家女眷,没有一个减等夺禄,或是妻子见报,阴中再不饶过。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固执拘泥,想不开。比喻性情固执,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0回:“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,单他有这个不成?二爷也死心眼儿了!”
成语意思见“夙兴夜寐”。
成语出处《仪礼·士虞礼》:“曰哀子某哀显相,夙兴夜处不宁。”
成语意思比较起来,稍微差一点。
成语出处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演习 脱套》:“才锋笔藻可继还魂,其稍逊一筹者,则在气与力之间耳。”
成语意思什:形容多;袭:重迭。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。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。同“什袭而藏”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九十五回:“人家竞相传钞,什袭以藏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。
成语出处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四卷:“余笑曰:‘此之谓鼠穴寻羊,蜂窠唱戏,非以诗学教人之道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