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桑榆暮景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顾炎武《与李霖瞻书》:“桑榆末景,或可回三舍之戈。”
成语意思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。指傍晚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
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:“教子读书志未酬,桑榆暮景且淹留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心神荡漾,目光被吸引。
成语出处冰心《往事》:“我神摇目夺的凝望着:近如方院,远如天文台,以及周围的高高下下的树,都逼射得看出了红、蓝、黄的颜色。”
成语意思随着缘分的深浅,乐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。
成语出处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二十九回:“这都是随缘乐助,本不能强人的,或多或少,却是未定,总求大人这里踊跃些便是。”
成语意思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”
成语意思指妇女梳妆。“云”指发髻之形,“月”喻妇女容貌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枉蠹了他梳云掠月,枉羞了他惜玉怜香。”
成语意思肆:任意妄为,放肆。詈:骂。辱:侮辱。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。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奉阇梨》:“或得酬谢不满意,辄肆言詈辱。”
成语意思洗雪冤枉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一:“大略多守着现成的案,能有几个伸冤理枉的?”
成语意思犹言眉来眼去。谓男女以眉目传情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段氏》:“济南蒋稼,其妻毛氏,不育而妒。嫂每劝谏,不听,曰:‘宁绝嗣,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气人也!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无辜而受连累,遭祸害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楚王亡其猿,而林木为之残;宋君亡其珠,池中鱼为之殚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烁石流金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石炭》诗:“投泥泼水愈光明,烁玉流金见精悍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三言两语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我到那里,三言两句,肯写休书,万事俱休。”元·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二折:“哥哥你放心者,老身到那里,不消三言两句,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。
成语出处燕谷老人《续孽海花》楔子:“当时汪柳门吴清卿等诸名士,时时自苏来常,诗酒流连,吟余醉后,碎玉零玑,文壁绮窗,墨痕狼藉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声名迅速增高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新城北录下》:“至洪班则声名鹊起。”
成语意思谓一年将尽。聿,语助;莫,“暮”的古字。
成语出处《诗·唐风·蟋蟀》:“蟋蟀在堂,岁聿其莫。”
成语意思上溯本源,穷尽支流。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。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艺术·杨沂孙传》:“世臣创明北朝书派,溯源穷流,为一家之学。”
成语意思鼠、雀:比喻强暴者。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。后比喻打官司的事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召南 行露》:“谁谓雀无角,何以穿我屋?……谁谓鼠无牙,何以穿我墉?”
成语意思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,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,然物存相感,事有适可。”
成语意思夏大雨,冬大寒。《书 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艰哉!”蔡沉集传:“祁,大也。暑雨祁寒,小民怨咨,自伤其生之艰难也。”后以“暑雨祁寒”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。
成语出处《书·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艰哉!”蔡沉集传:“祁,大也。暑雨祁寒,小民怨咨,自伤其生之艰难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束缊请火”。
成语出处《韩诗外传》:“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,曰:‘吾犬争肉相杀,请火治之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