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恃:倚仗,仗恃。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。
成语出处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晋史》:“今重荣恃勇轻敌,吐浑假手报仇,皆非国家之利,不可听也。”
成语意思束缊:束一扎乱麻为火把;请火:借火。比喻求助于人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蒯通传》:“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。”
成语意思精神郁结劳悴。
成语出处清·薛福成《选举论下》:“厥后果迭充主考、学政,终以神郁气悴得疾遽殒。”
成语意思瞪眼晴,竖眉毛。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。
成语出处元·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三折:“常记着礼之用和为贵,到那里则要你折腰叉手,休学那苫眼铺眉。”
成语意思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。
成语出处《文中子·立命》:“赏一以劝百,罚一以惩众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家里贫穷,房屋破旧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面海神庙碑》:“上雨旁风,无所盖障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姿态、容貌美好(特指男子)。
成语出处南唐 李煜《破阵子》词:“一旦归为臣虏,沈腰潘鬓消磨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良机不易重逢。
成语出处唐 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胜地不常,盛筵难再。”
成语意思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
成语出处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。”
成语意思桑榆;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。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,指傍晚。比喻垂老之年
成语出处《书言故事·耆老类》:“年老云桑榆暮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。
成语出处明·刘基《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》之一:“池鱼幕燕依栖浅,轩鹤冠猴宠渥新。”
成语意思时代变迁,世事也不一样。同“时易世变”。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》:“朝当晏驾,时移世变,遂出掾高要,佐浔阳。”
成语意思摇:摆动;眩:眼花。眼花缭乱,心神不定。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
成语出处清·陆次云《费宫人传》:“每升御坐,辄神摇目眩,见白衣人长数丈者在前立。”
成语意思时代变迁,世事也不一样。
成语出处晋 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当今之急,何用清谈?时易世变,古今异俗。”
成语意思守:操守;博:大,广。指操守简约而影响广大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善:好的。报:报应。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。常与“恶有恶报”连用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声望名誉地位大大提高
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岂不以有周公之风,躬吐握之事,使海内豪俊,奔走而归之,一登龙门,则声誉十倍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随遇而安。
成语出处宋·魏了翁《浪淘沙》词:“世念久阑珊,随寓随安。人情犹望衮衣还。”
成语意思胜友:良友。许多良友聚集一处。
成语出处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十旬休暇,胜友如云。千里逢迎,高朋满座。”
成语意思只当没有这回事。形容不在乎,不在意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惟敏《涞邑初度自述》:“眼见的争名夺利眉儿先皱,耳听着受职为官胆儿便虚,俺子当似有如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