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罗雀:设网捕雀。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。形容门庭冷落;来的客人很少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汲郑列传》:“始翟公为廷尉,宾客阗门;及废,门外可设雀罗。”
成语意思筋:筋骨;疲:疲劳;尽:完。形容非常劳累;力气已经用尽。也作“力尽筋疲”。
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《道傍田家》:“筋疲力尽不入腹,未议县官租税促。”
成语意思指勤勤恳恳,竭尽心力,为革命,为人民奋斗终身。
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臣鞠躬尽力,死而后已。”
成语意思招展:迎风摆动的样子。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。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蓬步轻移,如花枝招展一般。”
成语意思豁然:开阔敞亮的样子;开朗:地方开阔;光线充足、明亮。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。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;心情十分舒畅。
成语出处晋 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”
成语意思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成语意思安然:平安;恙:疾病;伤害;无恙:没有疾病、灾祸或事故。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。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;没有受到损害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按院照旧供职,陆公安然无恙。”
成语意思置:放。放在一边;不予理睬。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。
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《华阴王氏宗祠记》:“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,一切置之不理,而听民之所自为。”
成语意思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。比喻匆忙、粗略地观察了解。走:跑。
成语出处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成语意思越:跨过;俎: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;庖:厨师。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。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庖人虽不治庖,尸、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成语意思宾:贵客。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》:“居岘山之南,未尝入城府。夫妻相敬如宾。”
成语意思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成语意思突然发生或到来。突如:出乎意料;突然来临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离》:“象曰:‘突如其来如无所容地。’”
成语意思自己没有主见;别人怎么说;就跟着怎么说。随:跟着;和:音贺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,实非本心。”
成语意思鸟儿啼叫;花儿喷香;形容美好的景色。
成语出处宋 吕本中《庵居》诗:“鸟语花香变夕阴,稍闲复恐病相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、狠毒。也比喻忘恩负义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,负义忘恩。”
成语意思琳琅:美玉。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。比喻精美、珍贵的物品很多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今日之行,触目见琳琅珠玉。”
成语意思鳞次:像鱼鳞那样挨着。栉比: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。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。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。
成语出处明 陈贞慧《秋园杂佩 兰》:“自长桥以至大街,鳞次栉比,春光皆馥也。”
成语意思窟:洞穴。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。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;用来躲避灾难祸患。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;隐身的计划周密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;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”
成语意思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;居水中;听到人声;会含沙射人。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;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。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。
成语出处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第12卷:“其名曰‘蜮’,一曰‘短狐’,能含沙射人。所中者则身体筋急,头痛,发热;剧者至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