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乐:爱好。智者爱好水,仁者爱好山。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智者动,仁者静。智者乐,仁者寿。”
成语意思因激动或害怕引起的身体战抖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段灼传》:“恒战战慄慄,不忘戒惧,所以欲永终天禄,恐为将来坚圣之驱除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众多。
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《贞符》:“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战战栗栗”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战战栗栗,日慎一日。”
成语意思招揽灾祸。
成语出处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牛小姐谏父》:“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,是你招灾揽祸。”
成语意思掌:手掌。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。形容非常容易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张濬传》:“若能此际排难解纷,陈师鞠旅,共诛寇盗,迎奉銮舆,则富贵功名,指掌可取。”
成语意思凿凿:确实。指确实无误,可以作为依据。亦作“凿凿有据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》:“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,皆凿凿可据。”
成语意思冢:坟墓。坟墓里的枯骨。比喻没有力量的人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?冢中枯骨,何足介意!”
成语意思只:一个。指零星的文字和言语
成语出处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怨怒》:“只字片言曾蒙激赏。”
成语意思谓畏惧之甚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“师祖严暴无常,元景虽荷宠遇,恒虑及祸。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,莫不重足屏气,未尝敢私往来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重足屏气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叶適《法度总论二》:“魏武虽严科条,审律令,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,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。”
成语意思棒棒:草木丛生的样子;狉狉:兽群狂奔的样子。形容尚未开化的原始状态
成语出处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草木榛榛,鹿系狉狉。”
成语意思因为犯罪,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
成语出处明·王守仁《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》:“若其因循玩愒,隳绩废事,非独自败坏,抑且罪责难逃。”
成语意思孽:罪恶,灾祸。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》:“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活。”
成语意思壮志:宏伟的志向;酬:实现。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二折:“他端的忠直慷概,壮志难酬。”
成语意思朱:红色。古代以朱色为正色,紫色为间色,比喻正邪、好坏。形容善恶不辩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董允传》:“丞相亮将北伐,住汉中,虑后主富于春秋,朱紫难别,以允秉心公亮,欲任以宫省之事。”
成语意思指早晨上书帝王,晚上就被召见。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扞主父偃呴资用乏,留久,诸公宾客多厌之,乃上书阙下。朝奏,暮召入见。所言九事,其八事为律令,一事谏伐匈奴。”
成语意思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卓行传 元德秀》:“元德秀字紫芝,河南河南人。质厚少缘饰……德秀善文辞,作《蹇士赋》以自况。房琯每见德秀,叹息曰:‘见紫芝眉宇,使人名利之心都尽。’”
成语意思鞵:鞋。穿着草鞋,拿着竹杖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定风波》:“竹杖芒鞵轻胜马,谁怕,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
成语意思朝:早晨。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,没有定说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放言五首》诗:“朝真暮伪何人辨,古往今来底事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