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搴:拔取。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,诸生宁能斗乎?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重足屏气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酷吏传·卢裴》:“又伺察官人罪失,动即奏闻,朝士见之,莫不重迹屏气,皆目之为卢校事。”《北史·恩幸传·穆提婆》:“令萱则自太后以下,皆受其指麾;提婆则唐邕之徒,皆重迹屏气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农工商贾畜长,固求富益货也。此有知尽能索耳,终不余力而让财矣。”
成语意思欲进又退,欲言又止。形容奴颜婢膝,畏缩不前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语出唐 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伺候于公卿之门,奔走于形势之途,足将进而趑趄,口将言而嗫嚅,处秽汙而不羞,触刑辟而诛戮,侥幸于万一,老死而后止者,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?”
成语意思索:竭尽。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此有知尽能索耳,终不余力而让财矣。”
成语意思白天黑夜警戒。比喻防范严密。
成语出处宋·戴少平《王荣神道碑》:“公家之事,知无不为,昼警暮巡,考课尤著。”
成语意思齑:腌菜。早餐用腌菜下饭,晚饭蘸盐进餐。形容饮食简单,生活清苦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太学四年,朝齑暮盐,惟我保汝,人皆汝嫌。”
成语意思经: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;史:指历史书籍。一天到晚诵读经史。形容勤奋读书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,多知故事。”
成语意思犹招兵买马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聚兽牌》第一折:“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,在白水村兴兵聚义,招军买马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西湖志余》卷二十五:“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,盖四物善骇,见人则跳跃自窜。”
成语意思枕籍:纵横相枕而卧。比喻沉溺于诗书之中,没有真本领
成语出处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殊路》:“夫重怀古道,枕籍诗书,危不能安,乱不能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话多而轻率
成语出处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15回:“不期成茂妻子,一则不知就里,二则嘴尖舌快,竟把‘都大叔进学迎过,不到我家’的话一一说完。”
成语意思张:设网捕捉;机:机关;阱:陷阱。军事上设立机关,布里陷阱,捕捉敌人。指设置暗障,陷害别人
成语出处明·揭喧《兵经百篇·发字》:“制人于危难,扼人于深绝,诱人厅伏内,张机设阱,必度其不可脱而后发。”
成语意思斩:砍断;尽、绝:完。全部杀掉;一个也不留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。
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四折:“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,将众兵斩尽杀绝也。”
成语意思杀得一个不留。诛:斩。
成语出处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一折:“将俺老相国伍奢父子,满门家属,诛尽杀绝。”
成语意思道:道德。端正自己,严格遵守道德标准。
成语出处宋·庄季裕《鸡肋编》上卷:“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,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。”
成语意思整顿甲胄,修理兵器。谓作好战备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何承天传》:“斥候之郊,非耕牧之所;转战之地,非耕桑之邑。故坚壁清野,以俟其来,整甲缮兵,以乘其敝。虽时有古今,保民全境,不出此途。”
成语意思修整陈旧的、破损的东西,使之如同新的一样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“行者却将芝草把十三层塔层层扫过……这才是整旧如新,霞光万道,瑞气千条,依然八方共睹,四国同瞻。”
成语意思机:时机。指能了解、掌握时机,识别、适应时局的变化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尉迟敬德等传》:“史臣曰:‘皆谓猛将谋臣,知机识变,有唐之盛,斯实赖焉。’”
成语意思白天穿着锦绣衣服回归故里。比喻做官后重返家乡,非常荣耀
成语出处明·王彦贞《小桃红·西厢百咏》曲:“承恩亲自日边来,端的喝声采,昼锦荣归宠光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