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言擢筋剥肤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上知府王龙图书》:“自近岁以来,蜀人不知有勤恤之,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,而不免于刑罚。”
成语意思指居功自傲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陈涉项籍传赞》:“[项羽]自矜功伐,奋其私智而不师古,谓霸王之业,欲以力征经营天下,五年卒亡其国。”
成语意思载戢:装运收藏;干戈:古代的两种武器,引申为战争。将武器收藏起来。指不再诉诸武力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周颂·时迈》:“载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”
成语意思菲:微薄;肴:荤菜。浑浊的酒,微薄的菜肴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黄鹤楼》第三折:“今具浊酒菲肴……枉驾来临,城为周瑜万幸也。”
成语意思斝、觥:古代酒器。形容宴饮气氛热烈
成语出处元·张可久《寨儿令·秋日宫词》:“泛羽流商,走斝飞觞。”
成语意思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使子继父业,弟承家祀,有何不可?”
成语意思夹:夹杂、搀杂。字句里夹杂着风霜。比喻文章森严而有力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:“淮南王刘安著《鸿烈》二十一篇,鸿大也,烈明也,言大明礼教,号《淮南子》,一曰《刘安子》。自云:‘字中皆夹风霜。’”
成语意思掘:挖。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。比喻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或灭亡准备了条件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便一一以手裂坏之,又画作一大人,掘地埋之,便径去。”
成语意思作奸:干坏事;科:科条;法律条文。为非作歹;触犯律条。
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若有作奸犯科,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,论其刑赏。”
成语意思泽:恩泽;枯骨:死去已久的人。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给人恩惠极大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孟冬纪·异用》:“文王贤矣,泽及髊骨,又况于人乎!”
成语意思同“拄笏看山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范成大《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》:“先生有道抗浮云,拄颊看山意最真。”
成语意思指艰辛劳作。
成语出处明宋濂《瞿员外墓志铭》:“凡负贩者必多给其直,家人怪问其故,府君曰:‘彼人胝肩茧足以求升合利,吾忍与之较耶?”
成语意思整一整衣襟;就露出了胳膊肘。形容衣衫褴褛;也比喻顾此失彼。襟:衣襟;肘:胳膊肘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襟而肘见,纳履而踵决。”
成语意思谓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,极言荣显。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绶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宦者传·吕强》:“中常侍曹节、王甫、张让等,及侍中许相,并为列侯……又并及家人,重金兼紫,相继为蕃辅。”李贤注:“金印紫绶。重、兼,言累积也。”
成语意思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衿,同“襟”。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。后以“捉衿见肘”形容衣衫褴褛。引申为顾此失彼,处境困难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
成语意思经:治理。整顿军队,经营武备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;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子姑整军而经武乎!”
成语意思旨:味美;嘉:好,美;肴:荤菜。指美酒好菜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投壶》:“子有旨酒嘉肴,某既赐矣,又重以乐,敢辞!”
成语意思奸:通奸;赃:赃物。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,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。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8卷:“你且忍耐,此事须要三思而行。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抓贼见赃。’倘或不了事,枉受了苦梦。”
成语意思枕着经,垫着书。形容酷嗜读书,以书为伴。
成语出处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“徒乐枕经籍书,纡体衡门,上无所蒂,下无所根。”吕向注:“枕经典而卧,铺诗书而居也。”
成语意思奸:通奸。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,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。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。’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,你又不曾捉得他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