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小心谨慎貌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明帝纪》:“业业矜矜,若履冰谷,思与亿兆,同此维新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美酒。
成语出处《汉武故事》:“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、云山朱蜜、玉液金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贤才隐居修德。语出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
成语意思指诗文含义深刻,令人品味不尽。
成语出处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辨》:“盛唐诸人惟在兴趣,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。故其妙处,透彻玲珑,不可凑泊,如空中之音,相中之色,水中之月,镜中之象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”
成语意思皂:黑色。话一出口,如同白底染上黑色。比喻话一出口,就不能更改收回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5回:“何出此言,大将军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以夜继日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元帝在江荆间,复所爱习,召置学生,亲为教授,废寝忘食,以夜继朝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力量已经具备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4回:“备乃人杰也,今若不击,待其羽翼既成,急难图矣。”
成语意思驷马: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。一句话说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;形容话已说出口;没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驷马难追”或单作“驷马难追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萧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驷马难追;岂有反悔之理。”
成语意思庸庸:平平常常。碌碌:无能的样子。指人平凡无奇,无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三:“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,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,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。《群音类选·》:“家传旧清白,余韵流风正洋溢,愿寿考弥高,华峰难敌。”
成语出处《群音类选·》:“家传旧清白,余韵流风正洋溢,愿寿考弥高,华峰难敌。”
成语意思余勇:剩下来的勇力;贾:卖。还有剩余下来的勇力可以卖给人家。原形容勇士的豪迈气概;后也可指力未使尽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二年》:“欲勇者贾余余勇。”杜预注:“贾,卖也。言已勇有余,欲卖之。”
成语意思指皇家后裔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若是俺到官时,和您去对情词,使不着国戚皇亲、玉叶金枝。”
成语意思用夜里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。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郅恽传》:“昔文王不敢槃游于田,以万人惟忧,而陛下远猎山林,夜以继昼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以夜继日。
成语出处《东观汉记·郅恽传》:“陛下远猎山林,以夜继昼,其如社稷宗庙何!”
成语意思应该有的都有。形容十分齐备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 江智渊传》:“怀文每称之曰:‘人所应有尽有,人所应无尽无,其江智渊乎!’”
成语意思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彼愚者之定物,以疑决疑,决必不当。夫苟不当,安能无过乎!”
成语意思式:格式,制度。一切按原来的规格或制度进行
成语出处《隋书·高祖纪》:“隋国置丞相以下,一依旧式。”
成语意思保养精神元气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夫乐而不荒,忧而不困,先王所以平和府藏,颐养精神,致之无疆。”
成语意思以:用;接:接续。晚上连着白天。形容勤奋工作或学习
成语出处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》:“今齐国丈夫耕,女子织,夜以接日,不足以奉上。”
成语意思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。
成语出处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[文学]议论称诵,窃商赐之辞;刺讥言治,过管晏之才。心卑卿相,志小万乘。及授之政,昏乱不治。故以言举人,若以毛相马,此其所以多不称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