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鱼游釜中”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中山王英传》:“缘江焚毁,靡使所遗。建业穷蹙,鱼游釜内。”
成语意思《诗·小雅·青蝇》:“营营青蝇,止于樊。岂弟君子,无信谗言。”郑玄笺:“兴者,蝇之为虫,污白使黑,污黑使白,喻佞人变乱善恶也。”又《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彼谮人者,亦已大甚。”郑玄笺:“兴者,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,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。”后因
成语出处《诗·小雅·青蝇》:“营营青蝇,止于樊。岂弟君子,无信谗言。”又《诗·小雅·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彼谮人者,亦已大甚。”
成语意思沸:开水;鼎:古代锅类器皿;巢:筑巢。鱼在开水锅里游,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。比喻处境危险,快要灭亡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方当系颈蛮邸,悬首稿街,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,燕巢于飞幕之上,不亦惑乎!”
成语意思见“渔阳鼙鼓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鞞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成语意思伊:句首助词;于:到;胡:何,哪;底:尽头。到什么地步为止(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)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我视谋犹,伊于胡底?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渊涓蠖濩”。刻镂之形。借指华丽的宫殿。
成语出处明·归有光《明君恭己而成功论》:“渊蜎蠖伏之中,深宫宥密之地,俯仰之间,而抚四海之外,岂其疲智虑于一人之耳目哉?”
成语意思见“咬牙切齿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6回:“八戒闻言,咬牙恨齿,忍不住举起钯,把那坟冢,一顿筑倒。”
成语意思黄:金色的腰带;赤:红色的官服。眼前是红色的官服,腰中是金色的腰带。指荣华富贵
成语出处宋·刘克庄《好事近·壬戍生日和居厚弟》词:“雪鬓霜髭不管,管眼腰黄赤。”
成语意思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;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
成语意思指山水怡悦性情
成语出处明·陈继儒《妮古录》第三卷:“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,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,无疾而逝,盖画中烟云供养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物转眼即逝。
成语出处宋 戴复古《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》:“云烟过眼时时变,草树惊秋夜夜疏。”
成语意思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。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。也比喻身外之物,不必重视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。后称男女欢合
成语出处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坚持雅操》:“云雨高唐无心梦,良缘自挫甘磨弄。”
成语意思不接受人家的劝告;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(行:行动;做)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禹为人廉倨。为吏以来,舍无食客。公卿相造请禹,禹终不报谢,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源:水流所从出。水源很远,树根很深。比喻基础牢固
成语出处北周·庚信《微调曲》:“水波澜者,源必远;树扶疏者,根必深。”
成语意思指把阴和阳搞差了。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闻太师这一回阴阳交错,一时失计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美酒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。”
成语意思朝:早晨。明月当空的夜晚,鲜花盛开的早晨。指美好时刻。比喻男欢女爱的时光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符金锭》第四折:“不负了夜月花朝,当日个彩楼上众人闹。”
成语意思警:警戒;警告。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成语意思有鲜花的早晨,有明月的夜晚。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 罗威传》:“每花朝月夕,与宾佐赋咏,甚有情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