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熏陶:感化,培养;性:习惯。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程颐传》:“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,亦必延名德之士,使与之处,以熏陶成性。”
成语意思悬:吊挂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,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。形容刻苦学习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词翰积如丘,要精通,须苦求,悬头刺骨非虚谬。”
成语意思寻:探求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自此日逐寻头讨脑,动辄便是一顿皮鞭,打得体无完肤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掀天揭地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冯时行《遗夔门故旧》诗:“蜀江逬出岷山来,翻涛鼓浪成风雷。掀天斡地五千里,争赴东海相喧豗。”
成语意思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。八年后,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,并作《登西台恸哭记》以记其事。后用以称亡国之痛。
成语出处柳弃疾《怀人诗》之四:“西台痛哭谢晞发,眢井沉书郑亿翁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循涂守辙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归有光《与周子和大参》:“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,殊不可解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循途守辙”。遵守规矩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答方宾王书》:“循涂守辙,犹言循规蹈矩云耳。”
成语意思挟:夹持;超:跨过。夹着泰山跨过北海。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挟泰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‘我不能’。是诚不能也。”
成语意思削铁就像削泥巴似的。形容刀器极其锋利。
成语出处明 范受益《寻亲记》:“纯钢打就,久炼成之;斩人无血,削铁如泥。”
成语意思若:如;厉:危。朝夕戒惧,如临危境,不敢稍懈。
成语出处《易 干》:“君子终日干干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成语意思掀起天,扑打地。比喻专权跋扈,气焰嚣张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与章德茂侍郎》:“老秦掀天扑地,只享十六年之安。”
成语意思品行相同,才能相等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,学于大学,命曰造士。行同能偶,则别之以射,然后爵命焉。”
成语意思乡土:家乡,故土。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。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
成语出处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天瑞》:“有人去乡土,离六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。
成语出处晋 裴启《语林》:“谢太傅问诸子侄曰:‘子弟何预人事,而政欲使其佳?’诸人莫有言者,车骑答曰:‘譬如芝兰玉树,欲使生于阶庭耳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努力务农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文帝纪》:“其遣谒者劳赐三老、孝者帛人五匹,悌者、力田二匹……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。”
成语意思下榻:住宿。泛指留宾客住宿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沈约《和谢宣城》诗:“宾至下尘榻,忧来命绿樽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献可替否”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职官志》:“掌献替可否,奉陈规诲。”
成语意思榻:狭长而矮的床,特指待客留宿的床。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,留客人住下。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,格外尊敬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徐稚传》:“在郡不接宾客,惟稚来,特设一榻,去则悬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用力多,得益少。
成语出处《法苑珠林》卷六六记载: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,剥皮嫌刀钝。楼上有块磨刀石,于是上楼磨刀,下楼剥皮,上下往返,十分费事。
成语意思挟:挟制。挟制皇帝,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曹公,豺虎也,挟天子以征四方,动以朝廷为辞,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