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想望:仰慕;风概:节操。非常仰慕其人,渴望一见
成语出处元·揭傒斯《与萧维斗书》:“天下之士,莫不想望风概,咨嗟叹息曰:‘萧公真贤矣哉。’”
成语意思想望:仰慕。风采:风度神采。非常仰慕其人,渴望一见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初辅幼主,政自己出,天下想闻其风采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想望风采”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成语意思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。指做事必须专心;注意力不能分散。
成语出处北齐 刘昼《新论 专学》:“使左手画方,右手画圆,令一时具成,虽执规矩之心,回剟劂之手,而不能成者,由心不两用,则手不并运也。”
成语意思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上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37卷:“既心无二想,故曰一志焉,盖上士所行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射箭百发百中。
成语出处《陈书·萧摩诃传》:“又有西域胡,妙于弓矢,弦无虚发,众军尤惮之。”
成语意思虚无:空虚;恬淡:清静而无所作为。清虚淡泊,无所作为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刻意》:“虚无恬淡,乃合天德。”
成语意思遗:遗漏。形容学识渊博,无所不知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丕《典论论文》:“斯七子者,于学无所遗,于辞无所假。”
成语意思宿:过夜。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。比喻心地坦率,没有成见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庾赤玉胸中无宿物。”
成语意思无所知而往,有所得而归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德充符》:“鲁有兀者王骀,从之游者,与仲尼相若。常季问于仲尼曰:‘王骀,兀者也,从之游者,与夫子中分鲁。立不教,坐不议。虚而往,实而归。”
成语意思谓一心向往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祭杜祁公文》:“自公之丧,道路嗟咨。况于愚鄙,久辱公知;系官在朝,心往神驰,送不临冗,哭不望帷。”
成语意思师承:相承的师法。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教传授
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》诗:“我学少师承,坎井可窥底。”
成语意思学习,追究,思考,分辨。指做学问要学习、探究、思考、分辨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。”
成语意思謏闻:小有名声。小有名声,学识浅陋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70卷:“凡我同志,庶几于此者,要在细求真诀,务以师授,不可謏闻浅说,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。”
成语意思佛教语。信心动摇不定,像鸿毛轻飘浮动
成语出处《观经玄义分》:“况我信外轻毛,敢知旨趣。”
成语意思夏屋:高大的房子;渠渠:高大深广的样子。形容房屋高大而深广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红玉》:“时年三十六,腴田连阡,夏屋渠渠矣。”
成语意思容:雕饰,形容。事先为人介绍宣传
成语出处汉·邹阳《于狱上书自明》:“蟠木根柢,轮囷离奇,而为万乘器者,何则?以左右先为之容也。”
成语意思謏闻:小有名声。仅有小小的名气,学识很浅陋
成语出处《明史·王鏊传》:“数年之后,士类濯磨,必以通经学古为高,脱去謏闻之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快走一步,占先一步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。”
成语意思弦: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、铜丝或钢丝。言外之意。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、没有明说的意思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清庙之瑟,朱弦而疏越,一倡而三叹,有遗音声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