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指挥大军作战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“癸丑,葬高平陵”裴松之注引晋·王沈《魏书》:“即位之后,褒礼大臣,料简功能,真伪不得相贸,务绝浮华谮毁之端,行师动众,论决大事,谋臣将相,咸服帝之大略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。兴、动:发动;众:指大队人马。
成语出处《吴子 励士》:“夫发号布令,而人乐闻;兴师动众,而人乐战;交兵接刃,而人乐死。”
成语意思竖:童仆;凶竖:凶恶的小人。凶恶的小人得行其志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窦武传》:“当是时,凶竖得志,士大夫皆丧其气矣。”
成语意思相:察看。观察时机,估算力量
成语出处唐·司空图《题东汉传后》:“君子救时虽切,必相时度力,以致其用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科举及第,获得功名。
成语出处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,自视为“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”。见《晋书 郤诜传》。
成语意思西市:北京菜市口刑场;朝衣:官员上朝的衣服。比喻忠臣被冤杀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爰盎晁错传》:“乃使中尉召错,给载行市。错衣朝衣斩东市。”
成语意思如枭盯视,如狼频顾。形容行动警惕,有所畏忌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吴起《吴子·励士》:“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,千人追之,莫不枭视狼顾,何者?恐其暴起而害己也。”
成语意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威(齐威王)、宣(齐宣王)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勃海中……盖尝有至者,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。其物禽兽尽白,而黄金银为宫阙。未至,望之如云;及到,三神山反居水下。临之,风辄引去,终莫能至云。”唐白居易《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威(齐威王)、宣(齐宣王)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勃海中……盖尝有至者,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。其物禽兽尽白,而黄金银为宫阙。未至,望之如云;及到,三神山反居水下。临之,风辄引去,
成语意思士:军士;厉:磨;兵:武器。挑选士兵,磨利武器。指做好战前准备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孟秋纪》:“天子乃命将帅,选士厉兵,简练桀俊,专任有功,以征不义。”
成语意思询:查询;考:考核。查询、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。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尧典》:“询事考言,乃言底可绩。”
成语意思检查自身过失,克制自己非分之想。
成语出处明 钱德洪《王文成公〈大学问〉跋》:“吾党各以己见立说,学者稍见本体,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,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。”
成语意思秀色: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;堪:可;餐:吃。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
成语出处宋·柳永《爱恩深》词:“黄花开,淡泞细香明艳,尽天与,助秀色堪餐。”
成语意思修养品性,保持洁白的德行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臣修身洁行数十年,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。”
成语意思兴师:起兵。发动军队,声讨罪过。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:“今有沛公无礼,他先入关中,封秦府库,改秦苛法,某欲兴师见罪。”
成语意思携:牵引;武:脚步。手牵手,跟紧脚步。比喻跟别人亦步亦趋地学
成语出处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回仙》:“为人若反是,虽携手接武,终不成道。”
成语意思箫韶:虞舜时的乐章;九成:九章。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
成语意思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。”后以“相失交臂”喻机会错过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。”
成语意思到边疆拼死报效国家。
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《再乞休致疏》:“虽执殳荷戈,效死疆场,亦所弗避。”
成语意思声:声势;实:实力。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,然后交战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,此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身分高贵。
成语出处《管子 立政》:“虽有贤身贵体,毋其爵不敢服其服;虽有富家多资,毋其禄有敢用其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