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成语意思磬:石制乐器。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。形容家贫如洗,一无所有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应璩《与韦仲将书》:“夫以原宪悬磬之居,而值皇天无已之雨,薪刍既尽,谷亦倾匮。”
成语意思以橡实为饭,豆叶为羹。泛指饮食粗劣。
成语出处明·方孝孺《味菜轩记》:“贵而八珍九鼎之筵,贱而橡茹藿歠之室,莫不有待于味。”
成语意思毫芒:指极细微。形容细微到极点
成语出处明·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人部》:“唐初虽有山水,然尚精工。如李思训、王摩诘之笔,皆细入毫芒。”
成语意思首先考虑别人,然后想到自己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子云:‘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而后己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心若死灰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刘禹锡《上杜司徒启》:“失意多病,衰不待年,心如寒灰,头有白发。”
成语意思指人无耻,行为像猪狗一样。
成语出处西汉 贾谊《论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。”
成语意思槁:枯干。形体像枯干的树木一样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
成语意思用以指一心为公,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精神。
成语出处典出《书 益稷》:“娶于涂山,辛壬癸甲。”孔传:“[夏禹]辛日娶妻,至于甲日,复往治水,不以幺害公。”
成语意思古井:年代久远的枯井。内心象不起波澜的枯井。形容心里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。
成语出处唐 孟郊《烈女操》诗:“波澜誓不起,妾心古井水。”
成语意思非:出于佛经;指虚幻的境界。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。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。
成语出处《楞严经》第九卷:“如存不存,若尽非尽,如是一类,名为非想非非想处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罪大恶极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比喻向高明者折服,而自叹不如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,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‘……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。’”
成语意思学习象登山一样。比喻要努力攀登,逐步提高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徐干《中论 上 治学》:“夫听黄钟声,然后知缶之细,视衮龙之文,然后知被褐之陋,涉庠序之教,然后知不学之困。故学者如登山焉,动而益高。”
成语意思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。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。
成语出处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文学》:“李氏绝笔之本,悬若日月焉,方之五臣,犹虎狗、凤鸡耳!”
成语意思沙场:战场。鲜血染红了战场。指在战场上牺牲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卷二:“设将军等今日不来,吾辈血染沙场早矣。”
成语意思髯:两颊上的胡子。戟:古代的一种兵器,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的利刃。胡须又长又硬,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张着。旧时形容丈夫气概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 褚彦回传》:“君须髯如戟,何无丈夫意?”
成语意思憔悴;精神萎靡,面色不好。身体瘦弱,面色枯黄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9回:“夫人见策形容憔悴,泣曰:‘儿失形矣!’”
成语意思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,毫无情感、欲念。
成语出处《五灯会元 百丈怀海禅师》:“一切诸法,莫记忆,莫缘念,放舍身心,令其自在,心如木石,无所辨别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君不以异类见薄,故为悦己者容,北室生心如木石,吾安敢近?”
成语意思牛毛:比喻多;麟角:麒麟的角,比喻少。学的人很多,学成的人极少。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
成语出处南宋·王应麟《困学纪闻》第13卷:“学如牛毛,成如麟角,出蒋之《万机论》。”